《人工气道护理》PPT课件.ppt

《人工气道护理》PPT课件.ppt

ID:51262208

大小:5.72 MB

页数:31页

时间:2020-03-21

《人工气道护理》PPT课件.ppt_第1页
《人工气道护理》PPT课件.ppt_第2页
《人工气道护理》PPT课件.ppt_第3页
《人工气道护理》PPT课件.ppt_第4页
《人工气道护理》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工气道护理》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工气道与气管插管主要内容气道应用解剖人工气道的种类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气管插管的固定气管插管的日常护理拔除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气囊的护理气道应用解剖人工气道的种类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经口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喉罩咽部气道口咽通气道鼻咽通气道鼻、面罩(无创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用物准备常规用物有:喉镜、气管插管、管芯、牙垫、10ml注射器、开口器、润滑剂、纱布、无菌手套、固定带或胶布。吸引器、吸痰管、生理盐水、氧气、简易呼吸器及面罩、呼吸机、监护仪、抢救药物。气管插管:男性多用ID8.0~8.5,女性多用ID7.5~8.0。鼻腔插管多选用ID7.0~7.5。气管插管的操作配

2、合要点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开放静脉通路,并留一路准备随时给药。摆好病人体位,患者取仰卧位,头向后仰,头下垫一小枕颈部拉直,气道拉直。清除口鼻分泌物,经口插管取下义齿。检查气囊是否漏气。将气管插管前半部润滑,插入管芯,以备使用。根据医嘱给予镇静麻醉或肌松剂。气管插管的深度与固定导管尖端在气管的中段,距离隆突2-4cm,插管过深导致一侧肺不张,插管过浅易使导管脱出。应选择适当牙垫,以利于固定和吸痰。经鼻插管留在鼻腔外的导管约3~4cm,经口在口腔外约5~6cm。气管插管位置的重要性保证气管插管的位置,预防气管插管的脱出,使病人舒适。插管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插管误入食道,或插管过深进入一

3、侧支气管致单侧肺通气。上呼吸道软组织损伤或声带损伤。气管导管开口正对气管隆突或气管壁,造成气道阻塞。一过性心律不齐。心脏骤停。气管插管的日常护理随时检查气管插管位置,各班交接外露长度并记录每日更换固定敷料,并保持清洁,做到随脏随换。操作前后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更换前后测量气管插管外露长度。观察病情及病人的反应,应动作轻柔。观察皮肤情况,破溃时及时给予处理。清洁皮肤(刮胡子,清理胶布印,不要轻易用汽油)。观察有无鼻窦炎(清理鼻腔分泌物)。针对不同的病人采取不用的固定方法。气囊护理气道管理经口气管插管的口腔护理口腔护理可减少口腔定植菌,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同时可防止和口腔黏膜

4、的损伤,使病人舒适。操作要点:2人操作,动作轻柔,注意病人反应,出现呛咳时暂停。同时更换固定敷料,观察口腔黏膜情况,必要时给予用药。每次更换牙垫并浸泡消毒。更换前后测量气管插管外露长度。拔除气管插管的医护配合流程护士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拔管前气管观察呼吸机参数并记录。拔管前1-2小时禁食、水,提前15-30分钟静脉给药:如地塞米松。拔管前后密切观察心电图及脉氧情况。备好抢救车及抢救用物。拔管前彻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协助患者取坐位,吸痰同时放气囊。嘱患者深吸气,于吸气末顺气道自然曲度拔除插管。遵医嘱吸氧,叩背排痰,鼓励患者咳嗽。胃管留置12-24小时,或禁食12-

5、24小时。观察患者重要体征,有无气道痉挛及喉头水肿。气囊的护理气囊的种类及区别低容量高压力气囊高容量低压力气囊等压气囊(充泡沫套囊)气囊的护理气囊的作用:①施行强制呼吸或辅助呼吸时提供无漏气的条件,保证潮气量的供给。②防止口咽分泌物(定植菌和声门上分泌物及胃内容进入下呼吸道,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措施。气囊充气量过小,起不到上述作用;充气量过大,则囊内压高,压迫气管壁,造成局部气管黏膜坏死、脱落,严重者可出现局部溃疡,愈合后可能形成环行瘢痕而致气管狭窄,如气管黏膜淋巴管受压的压力超过30cmH2O,会使气管黏膜血流中断,黏膜坏死脱落,甚至造成气管壁穿孔、破裂等并发症。气囊的

6、压力(CP)一定要保持在18.5mmHg以下,CP在20-30mmHg是可接受的最高CP范围。气囊压力正常范围:≤15mmHg。(在保证气管插管与气管间间隙基本不露气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充气压力)气囊是否定时放弃目前有争议,应根据具体病情,具体病历而定。气囊护理常规定时巡视观察气囊充气情况。Q8h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后放气囊5-10分钟。每次放气囊前后测量并记录气管插管长度。每次充气囊后记录充气量,测量气囊压力。放气囊过程中密切监测生命体症、脉氧情况及患者反应。各班交接气囊压力并记录。不耐受气囊放气时应各班测量气囊压力并记录。气囊充气量气囊测压注射器、测压表可准确测量气囊的压力。可采

7、用最小漏气技术(MLT)最小闭合技术(MOV)。最小闭合容量技术(MOV)定义:气囊充气后,在吸气时无气体漏出。步骤:1.将听诊器置于气管处,向气囊内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2.然后抽出0.5ml气体,可闻及少量漏气声。3.再注气,直到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优点:1.不易发生误吸。2.不影响潮气量。3.有助于气道内导管的固定。缺点:比MLT易发生气道损伤。最小漏气技术(MLT)定义:气囊充气后,在吸气时有少量气体漏出。步骤:1.将听诊器置于气管处,向气囊内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