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围岩段隧道塌方处理技术探讨--以上杭蛟城高速白玉隧道为例.pdf

软弱围岩段隧道塌方处理技术探讨--以上杭蛟城高速白玉隧道为例.pdf

ID:51233249

大小:1.28 M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2

软弱围岩段隧道塌方处理技术探讨--以上杭蛟城高速白玉隧道为例.pdf_第1页
软弱围岩段隧道塌方处理技术探讨--以上杭蛟城高速白玉隧道为例.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软弱围岩段隧道塌方处理技术探讨--以上杭蛟城高速白玉隧道为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6年第17期(总第194期)江西建材交通工程软弱围岩段隧道塌方处理技术探讨———以上杭蛟城高速白玉隧道为例■杨志勇■合诚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00摘要:本文结合白玉隧道施工的实际情况,通过软弱围岩段隧道塌方成功处理地表,减少地表水下渗至洞顶;(2)马上组织人员对塌方处洞顶地表进案例,提出一些可为类似工程借鉴的处理措施。行观测布点,观察地表是否出现裂缝或沉降,同时对未塌方处进行监控关键词:隧道软弱围岩塌方量测,若发现异常现象应及时反馈;(3)对ZK31+470-ZK31+48

2、5段进行临时钢支撑加固,间距与原钢支撑间距一致,同时每榀临时钢支撑1软弱围岩地质概况应与原钢支撑保持统一横断面上。钢支撑加固完成后,对ZK31+470软弱围岩一般是指岩质软弱、承载力低、节理裂隙发育、结构破碎-ZK31+485段落施做5米径向注浆小导管,按1m×1m间距布设,径的围岩,工程地质特点有:(1)岩体结构面软弱、易滑塌。主要是存在于向范围120O(即以洞轴线为基线,左右各60O);(4)施工单位及时探明并受结构面切割影响严重的块状岩体中,由于结构面的粘结强度较低,开提供塌方体的形状、范

3、围、大小以及具体位置(平纵横断面CAD图纸)。挖后周边岩体极易沿结构面产生松弛、滑移和坠落等变形破坏现象;2.3塌方处理措施(2)围岩强度低、遇水易软化。一般以页岩、泥岩、片岩、炭质岩、千枚岩2011年7月6日,根据前段时间对塌方应急处置措施完成后,由建等为代表的软质岩地层,由于其强度低、稳定性差,开挖暴露后易风化、设单位组织,设计院、监理单位、监控量测单位、施工单位及相关班组负责遇水易软化,尤其是深埋地段受高应力影响容易发生塑性变形,造成洞人参加,就塌方处理方案召开了专题会议,经过各方的讨论研

4、究,确定了室内挤;(3)岩体破碎松散、粘结力差。一般为土层、岩体全风化层、挤如下处理方案:(1)及时对塌方冒顶地表的塌坑周围做好截水沟,并完善压破碎带等构成的围岩,由于结构破碎松散,岩体间的粘结力差,开挖防排水系统,防止地表水或雨水流入塌坑体内,同时清除塌坑里的杂草洞室后,仅靠颗粒间的摩擦效应和微弱胶结作用成拱,这类岩体极不稳树木,然后再塌坑内进行回填土至原地面,回填土压实度需大于85%,回定,尤其是在浅埋地段容易发生坍塌冒顶。填完成后并在表层铺一层50cm厚的胶泥防渗层,待地表塌坑处理完成在隧

5、道开挖过程中,破坏了原本支撑隧道洞身的围岩,洞壁临空,后在洞内塌方体表面喷一层20cm厚的喷射C20混凝土将塌方体封闭,造成围岩应力进行重新调整,围岩向隧道净空方向变形。软弱围岩的保持塌方体稳定;(2)在塌方体表面打入Φ50mm小导管,梅花形布设,间工程地质特点使它在隧道工程中表现出“自稳时间短、易坍塌”的特征。距为15m,导管长为5m,注C30水泥浆以固结塌方体,对塌方体的导管若这种变形不进行控制,则可能发生隧道坍方。一是掌子面水平变形注浆逐级跟进,施工每个循环间距搭接2m;(3)沿渣堆顶部

6、初支出露的过大,掌子面发生挤出坍方;另一类是支护下沉过大,失稳坍方。轮廓线,在桩号为ZK31+469处,以环向间距为40cm、纵向间距10m、外2工程实例插角为3~5。、长度为15m的Φ89mm中管棚,并在两根中管棚中间打入2.1工程概况外插角为60。、长为6m的Φ50mm小导管,小导管纵向间距为25m,并压白玉隧道位于上杭县白沙镇洋乾与白玉之间的山体中,为分离式浆固结塌方体和周边围岩,注浆压力为05~2MPa;(4)塌方段落ZK31+双线双洞隧道。左线桩号ZK29+925~ZK32+467

7、,全长2542m;线桩449-ZK31+466采用CRD法掘进(要求采用人工开挖以保证掘进安号YK29+900~YK32+455,全长2555m,隧道最大埋深172m,属长隧全)、逐段清理塌方体并开挖至设计线后,随即喷射4cm厚混凝土、架设道,右隧道进口形式为端墙式、出口形式为削竹式。隧道洞身围岩以微工22b钢支撑,钢架间距为50cm,并用注浆导管锁脚,钢支撑架设后应立风化变质砂岩、含砾砂岩、砂砾岩、凝灰质砂岩为主,局部夹泥质粉砂即复喷到位;(5)对ZK31+466-ZK31+485和掌子面ZK

8、31+440-ZK31岩,以较硬岩为,少量属较软岩,岩体较破碎-较完整,洞身围岩级别以+449两个段落范围28米已施做初期支护段加强观测,洞顶左右各60。Ⅲ、Ⅳ级为主,近洞口处为Ⅴ级。进口侧自然山坡坡度30~42°,围岩为范围内采用径向小导管注浆加固,梅花形布设,间距为1m,导管长为5m,残坡积粘性土及强、中风化变质砂岩。注C30水泥浆以固结岩面,确保该段落稳定。2.2塌方基本情况3塌方段处理注意事项2011年6月16日凌晨1∶00左右,白玉隧道出口左洞ZK31+469(1)在坍方段可见渗水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