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泉同志主要业绩.doc

王国泉同志主要业绩.doc

ID:51220238

大小:12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09

王国泉同志主要业绩.doc_第1页
王国泉同志主要业绩.doc_第2页
王国泉同志主要业绩.doc_第3页
王国泉同志主要业绩.doc_第4页
王国泉同志主要业绩.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王国泉同志主要业绩.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王国泉同志主要业绩王国泉同志在三十年的工作中,在组织的关心师傅们的培养下,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从一名徒工成长为高级技师。他带领全班人员奋战在生产一线,攻克道道生产难关,为工厂造船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95年他主持完成的某舰伸缩机库的攻关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被评为船厂质量管理成果一等奖。1995年他完成的MC280船舱内穴槽安装项目,在箱位的平面度的控制上取得重大成果。1998年在MC250系列船的集装箱导架安装中成功解决了导头余料切割困难问题并在厂里同年首期2012工程名师带高徒的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师傅。王国泉同志在工作中善于管理、重视质量,从1994年起他在生产班

2、组中组建了现场与攻关相结合的QC质量管理小组,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与技术攻关。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影响作业质量和进度的各种主、客观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主要原因确定解决的方法和对策,在生产应用过程中取得很好的效果。在全国性的评比中,他所在的QC小组多次获得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王国泉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勤于钻研,先后带徒12人,都已成为生产的骨干。通常他把对技术的攻关与创新作为带徒的课题,使徒工在生产当中能更快地掌握某些技能和技巧。在厂里为斯坦纳公司建造的滚装船Ro123系列中,他就把上甲板到主甲板的提升坡道安装作为重点,引导大家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多了解不同工种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

3、提升坡道是上甲板与主甲板的唯一跑车通道,具有结构复杂、舾装零部件多、体积庞大的特点。其中上坡道长35.435米,重约60吨。下坡道长32.810米,重约40吨。在技术要求上也相当高。比如:上下坡道在对接状态下,对接间隙为18mm,对中允差为<5mm。按照设计所有的进口部件均为净料,而实际的作业条件却并非设计的状况,如果按照设计尺寸施工,坡道将受上甲板的滑轮的阻碍而不能上升到位。同样,坡道的水密也不能保证。王国泉根据钢丝配重测量所得数据,用缩放样法做出甲板与坡道对应的线形图,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的差异,计算出实际安装中应该切去的部分,使坡道的安装达到了使用要求。同时,他还解决了压紧器、铰

4、链、锁紧器等存在的问题,并且使生产工艺流程科学化缩短工期15.5天,直接节约实耗工时868个。在MC250系列船的导架安装中他运用金属变形理论与曲线、几何法,成功地解决了导架的导头荒料的切割问题。在集装箱导架及穴槽的安装中,虽然存在导架变形、舱底不平度的影响,但有以往的生产经验和方法并参照工艺要求,已不能构成主要问题。而存在的困难是在对导架的支撑板的余料切割后进行安装,越接近导架顶部越困难,而导架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变形也越大。最让人挠头的是每根导架的导头的荒料总是不能准确地计算出来。按照一般的方法每个导头都要切上5~6次,甚至更多次才能满足要求。这样就耗废了大量的时间,严重地制约了生产进度

5、的加快。王国泉想:能不能找到什么方法比较准确的或者说相当接近的计算出荒料的数值来?这样既省力又能提高劳动效率,而且缩短了生产周期。他通过观察发现,导架在安装中受外力作用所产生的变形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理想状态下的导架应该是一条直线。如果把导架变形后的曲线忽视为直线,那么导头所在的位置正好与两条直线构成一个三角形,且为三角形的底。如果能计算出这个三角形的底,那么也就算出了导头的荒料。他在导架的中上部取出一个标准数值,运用相似形法则进行测算。经过试验虽然状况比以前大有改观,但离准确值总是有一个偏差。为了消除这个偏差,他经过多次分析研究发现,每次荒料切割后导头都会产生一个弹性力。这样他认为计算值应当

6、将金属的弹性变化考虑进去。金属在发生弹性变化的同时也发生部分塑性变形,而这部分变形也正是工人在施工过程中所要消除的。这就需要引进一个系数,他将金属形变20%的屈服点引入后恰好解决了计算上的问题。计算后误差在±3~5mm内满足了技术要求。设定的公式为:X=(a÷b+20%)×y,其中:x为荒料值;a÷b为相似比例;y为中上部测量值。这一方法应用后使生产效率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将每舱的安装周期由15天缩短为7天。直接节约实耗工时384个,累积达3072个。在公司建造的MC300系列船中,王国权领导班组人员承担了主甲舱盖的生产任务。主甲舱盖设有液压装置,通过操纵阀箱进行控制,具有收放自如,操纵便捷的

7、特点,较传统的堆放式舱盖,其省时高效的优越性是不言而寓的。当然在显示优越性的同时,其施工难度和技术含量也就摆在面前。MC300除1仓外2~5仓均设有左右两个仓口,且要求1个集装箱箱位正好设置在左右两个舱盖的边缘上,同时要保证左右舱盖布置在同一水平上,以满足集装箱的安装需要。由于舱盖要考虑与仓口之间的匹配,这就给集装箱箱位尺寸偏差的控制带来困难。王国权认为要想解决好箱位问题就必需解决舱盖与仓口装配产生的积累偏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