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207347
大小:101.69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3-21
《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原则初探.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课程教育研究教学方法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原则初探罗堂喜(重庆市开县西街中学重庆405499)【摘要】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而问题意识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分析当前初中数学I'-1题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培养问题意识的途径,以期为当前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与借鉴。【关键词】初中教学问题意识培养【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84—01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注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
2、是具有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性和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而问题意识则对培养学生多(双)边性,因此教师和其他学生在其问题意识的发展和的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培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导学生思考,是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积极因师、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交流协作。在协作活动中,学生们在素;问题意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学生探索问题、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学生之间可以采用对解决问题的保证。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当前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使每个学引导
3、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对实施学生的素质教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地学习。这育和创新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样也可以使学生敢于暴露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一些疑难从意识和问题意识的定义出发,结合与问题意识相关的理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一方面让他们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论研究,在数学课堂上培养问题意识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解,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独立的个性。通过师——方面: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补充、修正、加深对当前1.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原则问题情境的把握以及对问题的理解,这有利于学生问题的目学生是从师学习的受教育者,但学生不
4、是被动装填知识的标意识的进一步明确和策略意识的发展。杨振宁博士曾指出:“容器”,不是接受教训、听话的“Sq)Ja.X-具”,而是活生生的“如果说在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工作的话,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只是外因,那么,进入8O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只有通过学生的内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才能实现。因此,们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任何重大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我们教师必须首先弄清楚问题意识的主体是谁?在数学教学中4.过程性原则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产生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应该是学习的速度不能作为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志
5、,要重视知识形学生。也就是说,真正的思维不应是他人给予问题,而是自己成的过程,因为问题产生的前提条件是新授知识与学生原有认发现问题;不是别人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自己探索分析知结构产生矛盾冲突。因此如果忽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只重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著名教育家弗雷斯和施瓦茨从积极信息视知识获得的结果,学生的学习就变成一味地接受现成的知识、加工理论的角度研究了学生自我提问质量和数量。他们认为,只是解决由他人(教师、教材编写者、命题者等)所提出的问题,自我提问对学生积极加工知识信息起到了关键作用,学生的自最终成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这样的结果是扼杀了学生的学习我提问优
6、于教师的提问,尤其学生提出高水平的问题会对知识主动性和独立性,使学生不会提问,缺乏问题意识,不能自我的理解更深入,保持更牢固。要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学发现问题,不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由此可见,重视学生的习活动来促进问题意识的培养,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习、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在知识获得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的主人。从以教案为本、主观地拟定问题,促进问题意识的培养。很多问题,转变为师生共同研究问题、探求新知,把提出问题5.循序渐进原则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把学生真正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
7、一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夕之功,应允许学生有个由不会到会,由不善于到善于问“问行学习,使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题”的过程。“循序渐进”中的“序”是客观的,它来源于学2.情境性原则习者在一次具体学习之前大脑中已有的意识或无意识。一般地问题意识产生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说,学生都有一个从“敢问”到“善问”的过程。问题问到点需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的情境中发生,因此,教学中,必须子上是“善问”表现。从“敢I'-q”到“善问”是一个飞跃的过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真实情境。之所程。另外也不一
8、致,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