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205881
大小:102.06 KB
页数:1页
时间:2020-03-21
《儿童麻疹疫苗的接种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4年5月第13卷第5期今日健康May2014Vo1.13No.5JINRIJIANKANG·331··医疗卫生管理·儿童麻疹疫苗的接种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何娟(苏州市留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苏州,215008)【摘要】目的:针对儿童麻疹疫苗的接种结果以及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社区选取100名7~15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用ELISA方法检测麻疹血清标志物IgG抗体,统计阳性率和保护率。结果:2014年6月调查的120名儿童在接受麻疹疫苗强化接种后,血清中的IgG阳性率为(94.16%)与2014年3月无统
2、计学意义(P>0.05),保护率为(90.83%)-b2014年3月有显著差异(P<0.05o结论:减少和控制接种疫苗带来的不良反应就是要做到安全接种、细致观察、及时发现、对症处理。同时也要提高预防接种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沟通能力以及职业素质,才能正取地指导强化免疫,提高免疫效果和不良反应的控制,为人群免疫接种提高更有力的安全保障。【关键词】麻疹疫苗接种效果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1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60(2014)05—0331一O1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便是注射麻疹疫苗。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2.22014年6月
3、调查的120名儿童在接受麻疹疫苗强化接种后,发生起的急性全身发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在未应用麻疹疫苗之不良反应的人数为13人,占比例的10.83%。前,麻疹发病率及病死率占儿童传染病首位。麻疹疫苗的主要制成方法3讨论是用麻疹病毒减毒株接种鸡胚细胞,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将收获的病毒疫苗对于机体是一种异物,因此接种疫苗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液加入一定比例的稳定剂后冻干。制成后的麻疹疫苗要用灭菌注射用水此外,疫苗的质量、使用方法和个体差异等因素都会导致一些异常反应。进行溶解,等其完全溶解过后才能使用。由于儿童免疫功能的不完善,许麻疹是一种急性传染
4、病,其传染性强、几率极高的特性,让许多免疫能力多家长担心自己小孩在接种麻疹疫苗后会产生呼吸道或消化道的疾病,还不完善的儿童接触后,,被感染的几率几近百分之百[2]。最近几年,大因此顾虑重重。我社区自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麻疹的发病率得到了多儿童都只是接受了基础免疫,并没有接受加强免疫。然而,基础免疫只有效的控制。为了进一步了解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后的效果以及不良反是刚开始提高儿童体内的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逐渐下降,对儿童的保应,本文对强化接种麻疹疫苗1个月后的儿童及其监护人进行了回顾性护力不够。因此,及时地对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强化接种,可以提高人去的问
5、卷调查,监测了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水平,现将具体报告如下。抗体水平,降低发病率【3]。1资料与方法本文对2014年3月调查的100名儿童基础免疫数据显示,抗体阳1.1一般资料性率为91.00%,保护率为72.00%。人们通常认为,麻疹抗体水平越高,抵于2014年3月在我社区随机抽取i00名7~15岁儿童对其麻疹疫抗病毒感染的能力就越强,但是当麻疹抗体滴度<1:800时,仍有很大几苗基础免疫情况进行检测。2014年6月再次随机抽取120名7—15岁儿率被病毒感染。对2014年6月调查的120名儿童经过接受麻疹疫苗强童作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对象。化接
6、种后,抗体阳性率为94.16%,保护率为90.83%。通过数据可以看出,1.2方法免疫后的保护率比免疫前的保护率有明显的提高,本次调查的120名儿1.2.1MV血清标志物检测童在接受麻疹疫苗强化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的人数为13人,占比例的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采集5ml静脉血并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10.83%。症状主要有发热、腹泻以及一过性皮疹等,一般这些症状都会在验方法检测IgG抗体,抗体滴度
7、式询问儿童或其监护人接种麻疹疫苗后有没有产反应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作者认为控制不良反应可以从三个方面着生什么不良反应,如:发热、皮疹等。如果有这些不良反应,还需询问清楚手,①为家长耐心讲解预防接种一般不良反应的相关知识,交待注意事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项,做到多询问、多指导、多安慰,以消除家长心中的恐惧以及紧张的情1.3统计学方法绪。②对于接种部位可以用消毒热毛巾进行局部热敷,保持接种部位的在统计学软件SPSS17.0上实现,2014年6月儿童强化接种后的IgG清洁。⑧对于接种后发生的轻微反应可采取对症处理,比如对于发热者水平和同年3月同年龄段
8、儿童I水平的比较结果。可以让其多注意÷休息,多饮水来进行物理降温,如果发热过于严重可以2结果为其注射退热剂,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及时随诊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