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180087
大小:45.0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9
《论作文批改的多种方式及效果.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作文批改的多种方式及效果 湖北洪湖市峰口镇二中 王前保 一、作文批改的现状分析 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需不需要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看法就不一致了。 有的领导,有的学生家长,甚至有的老师认为: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天经地义,不容代替。在一些地区,这种观念,年深日久,根深蒂固,个别教师刚刚引导学生自批或互批几篇作文,立即受到指责批评,全盘否定。 应该承认,学生作文,教师批改,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千百年来,许许多多高水平
2、的老师,认真负责,不辞辛劳,斟酌权衡,仔细批改,引导许许多多优秀的学生写出了不计其数的好文章,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是,也有许许多多的人无缘得遇良师,无钱能进学校,他们便刻苦自学、多读勤写,自思自悟、自批自改,却也能够无师自通,写出大量的好文章,好作品,有许多甚至是世界名著。 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是教师全批全改,精批细改。这种方法至少有两大弊害:一是教师疲于奔命,二是学生受益甚微。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这表现在作文批改上,批改时只顾到学生作的文,却忘了作文的学生。他们看见错的就改
3、,认为多余的就删,认为不足的就补,甚至整段地重写。可是,很少考虑学生为什么错,为什么要这样写,他想说的究竟是什么,他为什么说不清楚。评语或是称赞或是批评,大多比较空泛,对学生甲说的也可以写到学生乙的作文本上”(叶圣陶《序跋集》第200页)。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受领者”的地位,试想,这样的批改,对学生有什么好处呢?其次,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大多数是“背对背”的。教师在办公室批改时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默默地“挖山”不止;而学生早已把作文内容忘到“爪哇国”去了。于是乎,作文批改收不到实效,教师的“精批细改”纯属无效劳动,“
4、一江春水”只得付诸东流了。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从小学到初中,教师批改的作文不知其数,但真正受益的学生又有几个呢? 鉴于此,我们应该从开始写作文就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尽快地改革作文批改的现状,变“背对背”的“暗中摸索”为“面对面”的“明中探索”,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予到作文批改中来。习作评改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也是学生通过多种反馈对自己的文章作出较为正确审视的一个过程。因此,习作评改的方式应是开放的,多元的。师评师改,自评自改,互评互改……都应随机采用。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和谐开放的评改氛围,让每一
5、个学生都有参与评改的机会。 二、家长参与,多元指导 曾有一位家长对我说:“杨老师,我那孩子在写作上还得多练,我们叫他写,他总不写。你说他才听。我知道你班里人多,每天都写改不出来,就让我们来改,你来布置好吗?”听了这话我心里一亮,如果能充分利用家长这一资源挖掘学生的潜能岂不是两全其美?围绕“家长参与批改的可行性”我进行了调查发现,我班52位学生家长,有40位觉得这方法很好,他们非常支持。家长们纷纷表示,在劳作之余,他们最想做的就是看看孩子的作业,尤其是习作。言为心声,通过习作能透视孩子的心灵,摸到
6、他们思想深处的脉搏。孩子是他们最大的希望,为孩子付出是快乐的。可孩子总是不太配合,相信有了老师的安排这一切都会改善。另外一些家长,有的是因为自身水平的原因,有的是属于托管人,虽然赞同这一做法却不能参与。 由此可见,在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家长素质普遍提高的今天,让家长参与批改是完全行得通并深受欢迎的。如果说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孩子得到的是粗线条的指导,那么让家长参与批改,辅导就有粗有细多元纷呈了。在让家长参与批改前,我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们进行讨论,统一了认识,并作了方法上的指导。 赏识和批评相结合 。一位心
7、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在家长会上,我请一位当老师的家长做了发言,让家长们明白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巨大的潜能,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它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催化剂。一味地批评只会使孩子惶然无措。但在发掘“闪光点”赏识的同时也要根据实际适时适度地指出其“美中不足”,否则孩子会变得自大无知。 三、批改作文的若干方式 一、自我圈改,激励
8、积累 叶圣陶说:“文章写完之后,最好是念一两遍……要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的确,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听、说、读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上偶尔读错一个句子或说错一句话,学生就能迅速地听辩出来,并提出改进意见。那么,我们何不用读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修改呢? 学生作文写好以后,教师不要急于收上来。可安排时间让他们拿出来朗读,运用听觉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