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168664
大小:2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9
《《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天坛路小学侯勉志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米",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用尺子度量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后面学生还要学习“分米”“千米”"长度单位换算"等知识,因此,这部分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关于长度单位这部分知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直观性:它不像有的数学概念那样抽象,学生能清楚地看到具体的长度;二是实践操作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随处找到1毫米的实物,可以用尺画出1毫米,几毫米,三是实用性.生活中经常需要运用这些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因此教材在编排时安排了较为具体的估测和测量活动,这样的编排启示
2、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几何直觉、几何想象、几何测量能力的培养。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2.经历猜想、认识、感知、测量、判断、应用等学习过程,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物体长度。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要在一段时间内形成能力。因为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几个长度单位,它是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基础,非常重要,所以我确定这节课的重点是: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2.掌握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由
3、于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的缺乏,大部分学生的长度观念淡薄肤浅,现在要求他们建立起毫米长度观念是很难的。因此,我把教学难点确定为:建立毫米长度表象。但是在生活中却不常用到,学生要建立“1毫米”的长度表象就更是困难。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故事设疑、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法。具体来说1.故事设疑。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目的就是吸引学生的目光,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因此从复习、我采用了“金箍棒”为学具,学习估、量的方法,建立长度单位的直观表象。2.直观
4、演示。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毫米标准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体会。在估测中,把估测对象与标准长度反复对比后,再实际测量。用实物直观演示贯穿教学,目的就是给学生正面刺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长度表象。3.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学习不仅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新知”这一环节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自主合作,展开探究活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特别关注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让学生找、摸、量等活动,自主建立起毫米
5、和分米的观念,同时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另外这节课,我还特别重视估测教学,在估测“毫米”教学时,由于毫米较相对小,容易出错,采用同学合作学习,在课堂学习的同时,学会与别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新课结束了,安排拓展练习,以便加深认识。我认为精心挑选恰当的习题,不仅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新知,同时也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本节课的练习除了考虑到要实现加深巩固知识这一作用,我还想结合学生生理特点渗透健康教育。此外还注意了习题设计的层次性,以及新旧知识的融合,这都是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环节。最后同用“金箍棒”还能变得
6、的“从地面直到云霄”,这究竟是多长?拓展结束全课,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延伸空间。动中学,乐中学,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这堂课在教学过程设计上以活动为主线,把“学数学”变成了“做数学”。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主动获取知识,老师在课堂中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在这堂课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成为了课堂的真正主人。给学生一些思维发展空间。学生的思维方式是那样的奇特与巧妙,探究出各种方法,同时个性得以张扬,在交流的过程中擦撞出思维的火花,让思维达到真正的发展。由于这节课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
7、点,学生的活动参与很积极,学习效果很好。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学习新课改的理论,向名师学习,做一个新课改的践行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