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的教育思想.doc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doc

ID:51148698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9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doc_第1页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doc_第2页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王夫之的教育思想明末清初是中国封建社会大动荡的时代。政治、经济的巨大变动,有力地推动了思想领域的发展,思想和学术领域出现了进步的实学思潮。他们以批判的、求实的精神,抒发了深刻而新颖的社会政治观点、哲学观点、历史观点,同时也提出了别开生面的具有进步意义的教育观点,对于传统的理学教育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经世致用的实学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有重大意义。王夫之、颜元是实学思潮的代表性人物,从他们的思想主张中,可以看到实学思潮的基本特点和内容,以及他们反对传统理学教育,建立改良的、具有初步民主思想的新教育的要

2、求。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学者称其为船山先生。自幼“颖悟过人”,习读“五经”,广泛阅读古代哲学和史学书籍。14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青年时代他以“东林”、“复社”为楷模组织了“匡社”,曾举兵起义。阻止清兵南下。失败后,投身于桂王的南明政权任翰林院庶吉士。嗣后,辞职返家,坚持反清。33岁起流居湘西,与瑶民混居,以授徒讲学和从事著述为业。57岁,迁徙在湘西蒸左石船山,筑茅舍而居,名“湘西草堂”。在这里十七年如一日,热心教育生徒,奋笔疾书,写下了许多不朽著作。现存《船山遗书》共7

3、2种,258卷。与哲学、教育和政治有关的著作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张子正蒙注》、《黄书》、《噩梦》等。王夫之是我国17世纪的一位伟大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许多唯物主义教育观点,在人性论、理欲关系、知行关系、学思关系等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上,对理学教育进行了批判,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卓越见解。他的教育思想在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人性论和教育作用王夫之关于人性的观点,有其特点。在中国思想史上,自先秦诸子至宋明博儒,都局限在性的善、恶方面;而王夫之则主张人性是

4、后天学习而成的,是“日生则日成”、“继善成性”的。王夫之认为,人性是一种人类所具有的潜在的发展能力,即所谓“气禀”。这种能力在生活环境变化过程中,通过“新故相推”而发展,因此人性是“屡移而异”,“未成可成,已成可革”的。人性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日生日成”以至于善的。王夫之认为“习”在人性形成、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他说:“孟子言性,孔子言习。性者天道,习者人道。《鲁论》二十篇皆言习。故曰:‘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已失之习,而欲求之性,虽见性且不能救其习,况不能见乎!《易》言,‘蒙以养正,圣功也’,养其圣于童蒙,

5、则作圣之基立于此。人不幸而失教,陷于恶习,耳所闻者非人之言,目所见者非人之事,日渐月渍于里巷村落之中,而有志者欲挽回于成人之后,非洗髓代毛,必不能胜。”这一段话不但说明“习”对于人性的重要,而且说明不良教育养成不良习惯,要改变极不容易,所以必须从幼小就注意教育。王夫之反对“生而知之”的观点。他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与外界事物的接触,是通过后天的实际活动取得的,这也正是人和禽兽只有先天本能的重要区别。那种所谓不待学而能的生知之说,只不过是“释氏夸诞之淫词而已”。二、理与欲统一的道德观王夫之反对理学家的“存天理,灭人

6、欲”之说,他主张“天理”即在“人欲”之中,二者是统一的,“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有欲斯有理”。“理与欲皆自然而非人为”。王夫之这个观点的重要意义在于他把人们正当的物质利益要求,即“人欲”,着做是人类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绝不能灭人欲以求天理,禁欲、窒欲都是阻碍人性发展的。在这种主张之下的教育,就要重视人性的发展,满足人们的欲望,要推己及人,要节欲而反对灭欲。他说:“推其私而私皆公,节其欲而欲皆理。”王夫之的这种道德观,是适应资本主义萌芽和新兴市民阶级需要的,有着要求解脱束缚的意义。三、知行观和

7、教育过程王夫之在知行关系问题上,既不同意朱熹“知先行后”之说,也不同意王守仁的“知行合一”之说。他主张行先知后,知行并进,互相为用。他说:“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君子之学,未尝离行以为知也。”又说:“知行相资以为用,唯其各有致功,而亦各有其效,故相资以互用。则于其相互,益知其必分矣。同者不相为用,资于异者乃和同而起功,此定理也。”他认为在人们的认识中知和行各有其功效,又必须相互为用,因此,只有知行并进,才能“知同而起功”,这是认识事物的一条定理。王夫之在知行二者中更注重“行”,而认为不能离行以为知,要在

8、行上取得知识,要在行上检验知识。王夫之“行先知后”,“行可兼知,知不可兼行”的主张,是教育上的一条重要原则,正确地反映了教育过程的一般规律。根据这一观点,他强调指出,获取知识必须以实践为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知;而求知识要落到行上,要从行上检验知识的效果功用。他曾以下棋为例,说明下棋知识,必须通过对奕才能获得,只是终日看棋谱,是不成的。四、学思结合的教学思想王夫之认为,学与思的关系,是互相结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