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113702
大小:46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18
《桌面编题三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编题三则杭州二中陈永毅随着新课程的落实和不断深入,高考数学命题以考查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各种能力,强调整体性,综合性,探究性和应用性。在知识网络的交汇处设计命题是命题的原则。新课标也特别强调各知识分支的有机结合,交汇渗透。每次出卷,特别高三命题,要求一份试卷要有亮点总得放几个新颖的题目,原创或改编的,特别是压轴题需要新颖些,以新面孔出现,体现一种公平,考查学生的能力,使有水平的学生考到高分,这就需要我们动些脑筋。出试卷前,我们总要去翻番以前学过的高等数学课本,去图书馆翻番最近的杂志,从中得到一些新的想法,去编试题。分析最近几年高考压轴题知识点分布情况:数列,不等式,导数,解析几何等。我
2、们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思考;(1)从竞赛内容,高等数学知识背景出发,编试题高考命题人是大学教师,了解他们最熟悉是的高等数学,结合中学数学的知识内容,找有高等数学背景,又能用中等数学的方法解决,在这些知识块中去寻找。试题1已知:设,,,,(1)比较与,与,与的大小;(2)证明:;;(3)已知数列的极限存在,并且数列极限是方程的一个正根;设,,.求证:。设计意图:(1)要求新颖,具有深刻的高等数学知识背景,“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以及“利用切线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本题考查的是数列,不等式的综合应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考查运算及逻辑推理能力,解题思路宽,对不同层次的理性思维,创新思维进行了综合考查
3、,给优秀学生一个展示能力的空间。1.连分数问题可以与数列的递推联系起来,因此想到最简单的式子:,,,,从中也可以看到一种形式上的美。(1)的设计,给学生一个了解试题的过程,能够入手;由(1)计算知道数列在为奇数或偶数时单调性是不一致的,设计问题(2)2.在《数学分析》中利用切线法求近似值时,图象一次比一次要精确,即近似值越来越接近正确值,体现一种单调趋势,但这些值总是大于正确值;即数列是递减数列,并且总是大于,于是有了想法(3)解(1)由计算得:,,;(1)比较与的大小,只要比较与的大小,可得只要比较与的大小即可,由此可得;同理,可以证明;或者:(学生通常)采用数学归纳法给出证明;为什么会
4、出现两种不同的单调顺序,由于函数在为减函数,函数即在上为增函数之故。(3)利用部分分式法得=。又由得=,函数在上单调减函数,故。联想:(1)设,得===因此我们还可以得到试题:(1)求使恒成立的常数;(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3)证明:。事实上我们在求数列的通项时采用了不动点原理,即定理:设,数列由出始条件和递推关系确定,那么,当且仅当,,和是的两个不动点时,有()给学生设计一个铺垫:求使恒成立,使学生不知道不动点问题,如果善于观察也能够解决此问题,降低了问题的难度。联想(2)在《数学分析》中利用切线法求近似值时,为什么中前面的系数是,而不选择其它,带着这一疑问,设计了值,让学生探究对于,
5、是否有:,并且为1是最佳的选择?点评:以上试题注重了对数列递推关系的处理,隐含了不动点的方法,合理设计了梯子,使学生有梯可攀,这也是高考题与竞赛题的最大区别。(2)改编陈题,推陈出新题2已知函数部分图象,如图所示(,且,)。(1)求的表达式;xO-11yxyO1-1-1(2)设函数(常数且),且对其定义域内的每一个,都有,那么.①证明上述命题;②写出上述命题的逆命题.若逆命题正确,请加以证明;若逆命题不正确,请举出一个反例说明.试题(1)是我们经常看到的试题,注意到绝对值不等式与线性归划的交汇我们改编得到问题(2)而来的。变换角度考虑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设计二元变量,结合不等式,转化
6、为线性规划问题,考查学生分类讨论思想及命题的概念,设计意图简单明了。解由(1)得到;我们说能够避免讨论是最高境界,学生有以下巧解由(1)得到;…………………1分(2)①因为时都有,即,,…………………1分故当时,;当时,故总有.②逆命题是:设函数(常数且)的定义域是.如果,那么对于定义域内的每一个,都有.此逆命题不正确.反例:时,但是时,.这完全在于学生对问题的完全把握,试题考出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分析:(2)为什么取,取时得到关于的不等式,取时得到关于的不等式,这样利用不等式取等号的条件,解决了问题。(3)取是取在区域外,保证了,否定了,因为由条件与条件表示的区域是不同的。根据浙江省07年
7、高考21题,我们教学想在每周一练中考察一下,学生对方缩法是否掌握,我们寻找了一个模型:,要对它进行放缩,因此改编了以下试题:题3已知:正项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满足,(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求证:。解:由(1)只要以代入,得,两式相减得:,因为数列是正项数列,,得,注意到此时,数列为等差数列,首项满足,得,所以;(2)对学生进行考试后,得到一些来自于学生的精彩证明:方法1:当时,,。方法2:利用得。方法3进行分段估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