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地貌总结.doc

景观地貌总结.doc

ID:51047281

大小:3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08

景观地貌总结.doc_第1页
景观地貌总结.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景观地貌总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地貌学概述:研究地球表面起伏形态及其发生、发展、分布、动态规律的学科。2.地貌:就是地表形态,也即地形。3.地球上最大规模的形态单元是海洋和陆地。4.地貌构成的基本要素:(1)几何形态要素:地形面、地形线、地形点。(2)组成物质要素:基岩物质、沉积物质。5.地貌基本形态:通常把地貌形态中较小、较简单的小地貌形态称为--。例如冲沟、沙丘、冲出锥等。6.地貌形态组合:如果地貌范围较大,包括若干地貌基本形态的组合体,称为--。7.地貌形态测量要素:高度与深度、坡度、垂直切割深度、面积、水平切割密度。8.高

2、度分绝对高度:也即海拔高度,是山岳和平原等大地貌分类的主要依据。相对高度:是两种地貌形态之间的高差。9.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一方面是岩石及其性质,另一方面是地质构造。10.抗蚀性:岩石是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不同性质的岩石由于具有不同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因而有不同的抵抗风化剥蚀作用的能力,即岩石的抗蚀性。11.软岩层容易被风化剥蚀破坏形成低地形,如页岩、泥岩、沉积岩等。硬岩层能经受长期的风化剥蚀破坏形成高地形,如花岗岩、玄武岩、砂岩、石英岩等。12.石灰岩:湿、热条件下易于风化侵蚀---软岩层。干燥条件

3、下不易于侵蚀---硬岩层。13.构造地貌:反映内力作用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地质构造的地貌。14.褶皱构造:地质构造的一种,是层状岩石呈一系列的波状弯曲而没有失去其连续完整的构造,是岩石受力后发生塑性变形的结果。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岩石的弯曲。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15.断裂构造:地质构造的一种,是岩石在受力作用的最初阶段发生弹性变形和柔性变形,当外力超过岩石的抗压强度时发生断裂而形成,主要表现为节理和断层两大类型。16.地质构造对地貌形态的影响是地貌对构造的适应性。17.适应性的顺构造---正向构

4、造(背斜、穹窿、地垒)与正地形(山地、高地)相一致,负向构造(向斜、构造盆地、地堑)与负地形(谷地、盆地、湖泊)相一致。逆构造---正向构造与逆地形,负向构造与正地形。18.地貌的形成与发展是內营力与外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19.內营力也即内力地质作用,是指地球深部物质运动引起的地壳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构造地貌引起大的地貌格局。20.内外营力在地貌形成发展中的作用:(1)內营力起主导作用:基本起伏---增强地势---大型地貌。(2)外营力起塑造作用:削平地表---减弱地势---较小的地貌形态。(3)山地

5、上升较强阶段:内力大于外力---上升大于剥蚀---地形增高---岩石剥露---构造地貌。(4)山地上升减弱或趋于稳定阶段:内力小于外力---上升小于剥蚀---地形降低---外营力地貌。21.中国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有三大阶梯,主要是和新构造运动升降差异紧密相连的,是大型构造地貌。青藏高原构成了目前海拔4500m以上的我国地势最高的一个阶梯,在青藏高原的外缘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之间的我国中部,新构造抬升一般为1000~2000m,下降不超过1000m,构成

6、海拔约1500~2000m的第二季阶梯,主要有广阔的高原和盆地组成,其间也分布着一系列高大的山地。第二阶梯以东,即大兴安岭、太行山、伏牛山、武当山、武陵山和雪峰以东的我国东部地区,新构造运动以下降为主,下降范围较大,下降幅度大于1000m,局部上升幅度为500~1000m,总体地势降到500以下。构成以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主体的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主要由宽广的平原和丘陵组成。(2)地貌复杂多样,类型齐全---有纵横交错、千姿百态的山脉,面积辽阔、形态各异的高原,广阔坦荡的平原,高度不一

7、的盆地,陂陀起伏、坡度和缓的丘陵。(3)山地面积广,地势高差大---我国是一个多高山的国家,从帕米尔高原到东海海岸,从黑龙江畔到南海之滨,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貌的骨架。我国地形复杂,高差显著,不仅有高达8844.43的珠穆朗玛峰,也有低于海平面以下154米的艾丁湖。横断山脉由一系列平行的山谷组成,一些山峰超过5000m,与邻近的河谷相对高差达2000m以上,地面起伏之急剧在全国居首位。22.流水地貌:由地表流水所形成的各类地貌,统称为--。构成流水地貌的物质即为流水堆积物。23.按地表流水分:面

8、流(片流)、洪流、河流。其中面流、洪流属于暂时性流水,河流属于常年性流水。24.面流:是指雨水或冰雪融水在斜坡面上形成的一种网状细流,也称片流。特点是:(1)没有固定的流路。(2)时分时合。(3)片状面流。(4)薄层水流。作用有:洗涮作用及面蚀带(斜坡的上部)、坡积作用及坡积带(斜坡的下部)。25.面流地貌:坡积裾,是面流作用形成的一种堆积地貌形态,位于斜坡下部的坡积带,是一种平缓带状的微凹地形。26.洪流:其发生的沟谷常是干枯无水的,仅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