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之正侧面结合公开课.ppt

描写之正侧面结合公开课.ppt

ID:51040673

大小:1.08 M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3-17

描写之正侧面结合公开课.ppt_第1页
描写之正侧面结合公开课.ppt_第2页
描写之正侧面结合公开课.ppt_第3页
描写之正侧面结合公开课.ppt_第4页
描写之正侧面结合公开课.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描写之正侧面结合公开课.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描写之正侧结合明确概念正侧结合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指的是对描写对象直接进行描写;侧面描写指的是对描写对象周围的环境及其它事物、人进行描写。侧面描写的目的是使对象更加鲜明突出。正侧结合就是在描写时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陌上桑》,写罗敷的美丽,就是使用了正侧结合的方法。判断正面与侧面描写1、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天姥山)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3、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江南景

2、)4、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音乐声)5、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音乐声)“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侧面烘托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物

3、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正面:直接写物的形、声、色、气味等。侧面:写其他物或人、环境等对其的衬托、烘托及虚写。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分析:这首诗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1)首联与颔联是正面描写。首联正面描写梅花在“众芳摇落”时节“独暄妍”独特的形象和引人入胜的“风情”;颔联进一步从正面具体描写梅花“疏影横斜”的姿态和“暗香浮动”的神韵。(2)颈联与尾联是侧面烘托。颈联从“霜禽”与“粉蝶”受梅花的吸引进一步烘托梅花

4、的美好形象,尾联从诗人抒情的角度,烘托梅花品格:说只有诗人的低吟品赏才可以与梅花的品格相般配,是容不得世俗的“擅板与金樽”(歌舞饮宴)染杂其间的。这样正侧结合的描写,使梅花的美好形象更加丰满,突出了梅花的高洁品格;充分地抒发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白牡丹韦庄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昨夜月明浑如水,入门唯觉一庭香。全诗用虚写的手法描写了白牡丹,请结合诗中描写的景物分析这种表达手法的好处。诗人用“新妆妇”、“傅粉郎”等词语,比喻白牡丹的洁白,第三句明写明月,暗衬白牡丹,让月光与牡丹的颜色融为一体,难以辨别,所以入院后只闻其香。诗不正面描写白牡丹,用

5、侧面描写的手法,写白牡丹的声、色、香,很巧妙的利用了虚写的手法。(2014天津卷)暮春山间黄公度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问:《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2分)答: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②动静结合。(2013新课标卷)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1.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

6、(侧面描写)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写音乐正侧结合正面描写:可能用比喻等方法正面摹写音乐的声音、节奏等。侧面描写:通过写听者感受、比较等方法突出音乐的效果等。2015浙江卷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 语溪,溪水名

7、,在今浙江桐乡。22.分析上片与下片对琵琶演奏描写角度的差异。(5分)答: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2004年全国高考天津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听蜀僧浚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1)诗的第二联

8、中“一挥手”和“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