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先秦诸子选读》情景式默写.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先秦诸子选读》情景式默写1、孔子直接表达自己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的句子:,。2、陶渊明化用了《论语》中“,”表达了自己以往的不能挽救,将来还可以补回。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3、颜渊赞叹自己老师学问高的句子“,,,。”老师是如何指导弟子颜渊学习的“。”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博我以文,约我以礼4、孔子指出君子与小人学道不同的句子是:“,。”5、孔子赞美颜回“贤哉”的句子:“,,,。”6、曾皙描绘暮春咏归图的句子是:“。”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到则易使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2、风乎舞雩,咏而归.7、孔子表达聪明的人要正视自己无知的句子:“。”8、孔子用日月描绘君子过错的句子:“。”9、孔子描述“人与道”关系的句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人能弘道,非道弘人。10、孔子表达“严于己,宽于人”的句子:11、孔子说做人不讲诚信的句子:12、借助松柏来表达什么样的人才是君子的句子:13、克己复礼就可以称为仁的句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14、选拔正直的人有什么作用:15、自己想要站得住就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使别人通达的句
3、子:16、表达读书人为什么要抱负远大、意志坚强的句子: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则达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17、君子不会贪生,而会牺牲生命的句子:18、仁德的人、精明的人对待仁的态度不同的句子:19、君子不会选择干不正当的事得到富贵: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0、君子无论是急迫仓促中,还是受磨难、挫折时,都会按照仁的要求做:21、孔子认为怎样才是完美无缺的人:22、君子和小人有勇而无义的区别: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
4、义为盗23、不会举一反三,就不再次教他:24、孔子说自己是勤勉追求学问的人:25、做事要勤勉,做人接近有道德的人的句子: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26、古代学习的人与现在学习的人目的有何不同:27、孟子主张如何教化百姓:28、《孟子》中认为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的句子: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雀者,鹯也29、《孟子·离娄下》典型的劝人互爱互敬的文字:30、《孟子》中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
5、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句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31《孟子》中关于“真正的大丈夫”—————,—————、——————的言论后世有深远影响。32、《孟子》中认为没有守法不阿的大臣和直言敢谏的士,没有敌对国家就容易懈怠,长安于享乐的气氛,国家会从内部被腐蚀掏空,然后就容易灭亡的句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3、老子阐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认为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句子:34、《庄子·秋水》中指出人因为受到各种限制或束缚而无法听闻大道:35、《墨子》中与孔子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幼”主张相似的句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论语》
7、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6.《寡人之于国也》中表现孟子主张教民的措施的句子是: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7.《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8.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9.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