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025371
大小:1.21 M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8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制度变迁与演进.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主持人:胡同捷45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制度变迁与演进■ 秦汉锋06年底,中国银监会发布调整放要改变这种趋势,必须实行强有力的变村金融市场,享有与国有银行平等竞争的20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新型农村金融机权利。开放的、多层次的产权主体逐渐形准入政策,开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应运而生。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从诞生起成,打破了农村金融体系的封闭状态,极构试点,标志着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的启就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关键就在大地增强了农村金融的效率和活力。动。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改革取得了于本轮农村金融改革在很多方面都实现了改革的形式:从
2、单一存量改进到引入明显进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以星火燎原制度的创新和突破。多元增量之势在各地诞生和发展。截至今年6月末,改革的性质:从体制内到体制外1996年以来,我国先后多次研究实施全国已有11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原有的金融改革如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农村金融改革。比如第一轮改革的目标是(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子公司、农村资金互农村信用社改革和邮政储蓄改革等都是在把农村信用合作社办成真正的农村合作金助社),对缓解农村金融服务不足、提高农原有体制框架之内进行的存量改革,具有融组织,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村金融服务覆盖率、强化农村金融市场竞体制内变革的特点,而以村镇银行
3、为代表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争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新型农村金的农村金融制度变迁,采取了试点——推金融体系。2003年开始的第二轮农村金融融机构的设立,对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和发广、外围——中间、农村——城市的改革改革核心仍然是解决农信社的产权和管理展起到了突破、探路和示范的作用。路径,不触及原有的市场主体和市场框体制问题。这些改革都是在原有框架和原架,是在体制外先行发展,体现为“体制有金融体系内围绕存量优化和改进而实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制度变迁的特点外先行发展——倒逼体制内变革”的思路。的改革。而本轮农村金融改革的理念有所以机构准入政策为例,本轮改革一项重
4、要调整和创新,最大特点是监管部门降低准由于种种原因,以往的农村金融改革的突破是对所有社会资本放开,境内外银入门槛,引入“增量因素”,允许设立三类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始终没有突行资本、产业资本、民间资本都可以到农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这为农村金融市场引破性进展。农村金融制度的变迁由于路径村地区投资、收购、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入了“新鲜血液”,初步缓解了金融供给不依赖已经进入了某种低效率的锁定状态。这意味着体制外的资源可以合法地进入农足的问题,并且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形成了“鲶鱼效应”,对原有农村金融机构形成了竞争态势和压力。同时,这种增量式改革不受原有条条框框的限制,改革
5、的空间更大、自由度更高。例如,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上,没有搞“一刀切”,而是因地制宜,采取了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资金互助社主要适用于金融服务空白的地区,贷款子公司主要适应于资金稀缺而需求旺盛的地区,村镇银行主要适应于经济发展较好而竞争不充分的地区,这种科学的制度模式设计较好地适应了农村地区的实际,有效满足了各类农村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改革的路径:从强制到诱致制度变迁从动力来源看有两种模式,专题深化农村金融改革46中国金融·2009年第23期即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大阻力,因而陷入一的现实选择。但如果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不往的金融制度变迁都
6、是自上而下、被动服种进退失据的怪圈。当改革进入攻坚阶切实际地追求在城市中发展,恐怕只会产从,强制实施,这种方式虽然降低了制度段,由于利益的摩擦,改革的产物和推进生“南橘北枳”的结果。制度是一定环境变迁的时滞及摩擦成本,却未能充分体现者甚至沦为改革的阻力而不得不变成下一下的制度,无法简单地移植。因此,新型农民群众的意愿和提高农村金融效率,尽步改革的对象,这进一步加大了改革推进农村金融机构一定要始终坚持“立足县管在改革中也为农信社架设了省联社这一的难度。因此,尽管改革付出了很长的时域、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的定位,按中间结构,但仍难以摆脱政府作为“第一间和很大的成本,但
7、收效始终有限,农村照“六项机制”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自行动集团”主导的强制性痕迹。而本轮改资金外流、市场垄断、金融服务效率低下觉探索收益覆盖风险的经营模式,在支持革的制度变迁则坚持利益诱导,通过设定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反观本“三农”和小企业发展中实现自身的快速各种优惠政策,用以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轮金融改革,既遵循了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稳健发展。积极性。因此,本次的制度变迁就表现出的客观规律,又兼顾了政府、银行股东、农防止创新的惰性相关主体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组织和实民等各方利益,是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公作为制度创新的产物,新型农村金融行的特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