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1023255
大小:2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17
《采空区防灭火措施.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采空区防灭火措施我矿开采的煤层属于自然煤层,需要建立自然发火预测预报、井下束管监测和火区注氮的防灭火系统。其中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是对井下的防火密闭进行定期检测,检查项目包括密闭是否漏风及密闭内外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内外压差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束管监测是通过采用预先布束管的方法,对工作面的上隅角、采空区、回风顺槽的气体进行抽采,利用束管监测系统进行气体分析,从而对采空区进行管理。注氮系统是当发现采空区有发火的趋势或已经发火,需要及时对采空区进行注氮灭火,这样通过对火区的监测监控,可以有效地管理采空区。
2、具体的要求如下:一、防火密闭检查1、每个防火墙附近必须设置栅栏、警标,禁止人员入内,并悬挂说明牌。2、应定期测定和分析防火墙内的气体成分和空气温度。3、必须定期检查防火墙外的空气温度、瓦斯浓度,防火墙内外空气压差以及防火墙墙体。发现封闭不严或有其他缺陷,或者火区有异常变化时,必须采取措施及时处理。4、所有测定和检查结果,必须记入防火记录簿。5、矿井做大的系统调整时,应测定防火密闭内的气体成分和空气温度。76、井下所有永久性防火密闭都应编号,并在火区位置关系图中注明。二、束管监测检查为了加强火灾预测预报及监控,本矿井安
3、装了束管监测系统。系统由安装在矿井地面控制中心的数据处理装置、抽气泵及敷设在矿井中的管缆及管路等附件构成。利用抽气泵和管缆将井下被测点气体信息取至地面进入气路控制装置,在计算机的控制下进行处理。依据长期连续监测矿井气体成份的变化趋势和格拉姆系数,可预报煤层的自然发火,亦可为采空区注氮防灭火提供气体成份的数据。一旦发现有关指标超过或达到临界值等异常变化时立即发出预报,使其在萌芽状态就能采取措施加以消灭。对束管监测工的要求:1、束管监测工必须经过业务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2、必须熟悉电脑操作程序。3、熟悉检测仪器的
4、性能、原理。4、严格按操作步骤进行操作,严禁发生误操作,损坏仪器、设备,造成测试错误。5、对全套仪器、设备要进行经常性的检修保养,维修时,严禁带电作业。76、监测室要悬挂明显标牌,闲人不得入内,不测试时,必须上锁,室内要保持清洁干净,不得存放杂物,严禁吸烟,设备附近要放置干粉式灭火器。7、测试前,检测人员要对地面至井下监测地点的主、支路束管认真检查,发现明显漏气处要立即进行维修,确保测试结果准确无误。8、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测试完毕后,要从电控箱上将全部设备的电源断开。9、测试结果要认真核对,发
5、现有误,应重新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要及时上报矿总工程师审阅。三、注氮系统根据本矿井防灭火点单一的特点,为了减少地面制氮机站的土建投资和制氮管路的投资,同时也考虑到减少氮气漏损,提高设备工作效率,设计采用井下移动膜分离式制氮装置进行制氮、注氮。制氮装置设置在井下运输大巷靠近综采工作面辅运顺槽附近的地方,其具体摆放位置可利用双大巷掘进时的施工联络措施巷。对注氮工的要求:1、制氮站属于重要场所,非工作人员不得擅自入内。进入制氮站非工作人员必须经矿调度及通风队允许,并有通风队安排的专人陪同。2、制氮设备操作、运行及定期进行的维
6、护、保养工作,都要认真做好记录,并妥善保管。73、凡外来人员在设备检修、运行期间,不得入内。4、制氮设备发生事故时,通风队应根据事故性质、情况。保护好现场,并做好记录。及时汇报矿调度室,如需抢修,应迅速安排人员进行作业,不得使事故蔓延扩大。5、制氮操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熟悉设备性能,掌握操作方法。严格执行规章制度。6、制氮设备运转期间,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岗或带非工作人员入内。7、制氮站内不得放置与设备无关的物品。如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等。8、制氮设备要摆放整齐,干净,周围无杂物。9、操作人员有权制止未经批准的非工作
7、人员入内。10、未经上级领导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启动制氮设备。11、通风队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防盗,防破坏的安全措施,确保设备的完好。四、黄泥灌浆系统(一)黄泥灌浆的作用机理1、覆盖作用。利用黄泥覆盖采空区浮煤,防止浮煤氧化。2、充填作用。利用黄泥灌浆对采空区四周岩体及煤柱的采动裂隙与断层裂隙进行充填,降低采空区漏风率。(二)黄泥灌浆防灭火技术71、灌浆防灭火①采用黄泥做浆材,泥水比控制在1:3-4,灌浆站设在主井地面,搅拌机机械制浆,同时在浆液中加入6‰-10‰MgCl2阻化剂。②灌浆方式:工作面采用随采随灌方式,灌
8、浆量为每生产万吨煤不少于100m3黄泥,在两顺槽密闭后注满采空区停采线。2、浆液性能:对浆液性能的基本要求是浓度适当,渗透能力强。3、浆材必须满足下列基本要求:①不含或少含可燃和自燃物质;②不含催化物质;③粒度一般不大于2mm,而且细小颗粒应占大部分。对于粘土,d≤0.005mm的颗粒应占60-70%;页岩,d≤0.077mm的颗粒应占70-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