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角色转换的实践探究.doc

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角色转换的实践探究.doc

ID:51003801

大小:6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7

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角色转换的实践探究.doc_第1页
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角色转换的实践探究.doc_第2页
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角色转换的实践探究.doc_第3页
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角色转换的实践探究.doc_第4页
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角色转换的实践探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角色转换的实践探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角色转换的实践探究摘要:数学教学活动中赋予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其相适应的是课堂上教师角色要做出相应的变换。数学课堂教学的活动形式是多彩的,教师的角色应由单纯的讲授变成组织、引导、参与与合作,要抓住学生的特点,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适应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关键词:初中数学;角色转换;实践探究数学教学活动应当赋予学生以最多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的机会,这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灌输课木上现成结论和老师的经验,而应是一个亲自体验的思

2、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探究的过程。学生应该从他们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逐步发展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并从解决问题中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一、让学生自己动动手操作与解题1.问题的提出在一张长为18cm宽为16cm的矩形纸板上,剪下一个腰长为10cm的等腰三角形(耍求等腰三角的一个顶点与矩形的一个顶点重合,其余两个顶点在矩形的边上)请你计算剪下的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很快得到下面的结论:■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中,AB=16cm,AD=18cm,以A为圆心,10cm长为半径分别与AB、AD相

3、交于E、F,连接EF,则AAEF就是所要剪的三角形,并且它的面积SAAEF=(10X10)宁2=50cm2。2.教师此时应及时地加以引导,启发还有没有其他的剪法启发学生刚才的剪法是以A点为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大家有没有考虑到数学分类这样一种数学思想?而这恰恰是学生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很快不少学生又解出了下面的答案:接上图:以E为圆心,EA=10cm为半径作弧与BC交于M,以F为圆心FA=10cm为半径作弧与DC交于N,则AEAM与AFAN就是所要剪的三角形。且5厶AEM=(10X8)4-2=40cm2,SAFAN=(6X10)4-2=30cm

4、2■通过以上操作,学生收到的效果往往是意想不到的,他们在自己动手操作过程中接受了不少的数学知识,如分类思想等。同时,通过自己的劳动使知识应用更具体、更形象、更直观,也增加了成功的喜悦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解题问题的提出:同桌两人事先分别选定“奇数”和“偶数”,然后掷出两个骰子,并依据骰子的点数之和的奇偶来决定胜负,这个游戏对双方公平吗?2.分组进行探索:学生已经对游戏的公平性有所体会,在分组活动中,学生会依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活动策略,有的小组会实际地进行这一游戏,并记录下游戏的效果,从而对问题进行

5、探索;有的小组还会通过对游戏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分析来求解,总之大家各抒己见3•全班交流:在分组活动过程结束之后,将全班集中起来进行交流,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和理由说出来,展示成果。如,某同学会说:“这个游戏不公平,因为和为偶数的可能性有6种,它们是2,4,6,8,10,12;但和为奇数的可能性有5种,它们是3,5,7,9,11;因此这个游戏对选择'偶数’的人有利。”这时,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提出“大家同意他的想法吗?”已引起全班同学讨论,加深理解;教师便参与其中讨论。肯定会有同学提出该同学不妥之处,如和为3:有两种方法得到1和2及2和1

6、;而和为2只有一种方法得到即1和1,这就加深了事件出现可能性认识。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可通过下列列表法去解:■由上表可以得到和为2,3,4,5,6,7,8,9,10,11,12的概率分别是1/36>2/36、3/36>4/36、5/36、7/36、5/36、4/36、3/36>2/36、1/36,由此和为奇数和偶数的可能性是一样的都是1/2,这个游戏对双方是公平的。这样既理解了公平性,也加深了对事件可能性的理解,更锻炼了群体合作的意识。三、让学生主动地思考,创造性地去解题,教师归纳总结1.问题的提出在复习课上,教师出示这样的题,如图,aabc、

7、△DCE、AFEG是三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底边BC、CE、EG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B=・,BC=1,连接BF,分另I」交AC、DC、DE于P、Q、R,(1)求证:ZXBFGsAEFG(2)观察图形,请你提出一个与点P相关的问题,并解答。2•引发学生去思考,创造性地去解答问题提出后,教师不是急着带学生去分析,而是首先将这道题交给学生自己去分析处理,学生经过思考后,大多数对于第(1)问很快会得出如下的答案:证明:••'△ABC、ADCE>AFEG是三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BC=CE=EG=BG/3=1即BG=3•IFG=AB=H•••BG/FG

8、=FG/EG=3/■=■XVZBGF=ZFGE,AABFG^AEFG但第(2)问可能会有一部分同学感到迷惑,也可能会有一部分同学经自l!的努力,提出不同的问题,如:ZPCB=Z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