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974776
大小:18.13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6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并理解本课的一些词语,如:涟漪、翕动、不容争辩等。2、理解父亲没有商量的余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里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获得的启示,过程与方法: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等方法使学生走入文本,体会钓鱼的启示。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这个故事使学生受到一些启示,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自觉抵制各种“鱼”诱惑,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教学重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朗读等方法使学生走入文本,体会钓鱼的启示。教学难点
2、:从文中的细节描写中揣摩父亲的心理活动,理解父亲放掉大鲈鱼的做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板书课题:钓鱼的启示,“启示”二字用红笔写出。齐读课题,教师问道:这个课题与你们以前见过的课题有什么不同?生:启示是红色的字。师:猜猜老师为什么要把“启示”二字用红笔标出?师:什么是“启示”?学生汇报,教师小结:简而言之,“启示”就是你从一件事中所明白的道理,那么这启示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二、初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1)学生
3、自由朗读词语。(2)指名朗读词语。当学生读完“新汉普斯”这个词后,教师指导:你能快速而清晰地读三遍这个词吗?学生读词。教师小结方法:遇到拗口的词多读几遍就能读顺了。(3)指导理解词语的含义:(4)齐读这些词语。3、概括故事主要内容:当生读完“兴高采烈——无可奈何——沮丧至极”这三个词语后教师趁机说道:你能快速找到课文中带这三个词语的哪一段吗?(10自然段)指名朗读10段,师:这三个词语都是用来形容我的心情的,那么究竟是什么事令我兴高采烈?(课件中该词后出现一个问号)后来又发生什么事使我无可奈何呢?(课件同上)最后怎么了
4、我就变得沮丧至极了?(课件同上)请带着这3个问题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这三个词语写在相应的段落旁。学生读文,教师巡视。三、精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1、归纳大鲈鱼诱惑人之处。教师出示(11段):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的抉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34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师:这里所说的“诱惑人的鱼”指的是真正的鱼吗?从哪看出来的?生:不是,鱼字加了引号。但故事中那条真正的大鲈鱼也非常地诱惑人,对吗?哪些地方让你觉得这条鱼非常诱惑人?生可能:鱼大。
5、2、揣摩父亲的心理,理解父亲放鱼的动机。师:从这个细节我们能看出父亲在生活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汇报。教师小结:父亲是一个自觉遵守规定,很讲道德的人。板书:自觉遵守讲道德课件出示:••••••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师: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碰到这种情况呢!乘坐公交车的时候,你是否主动给他人让过坐?让过的同学请举手。请让过坐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会主动把座位让出来?生交流。师:如果公交车上人特别多,很挤,而你又很累,这时你旁边刚好站着一位老人或一个抱小孩的人,他比你更需要这个座位,你在
6、让座时会犹豫吗?最终,你会把这个座位让给他吗?请想让座的同学说说自己这样做的理由。师小结:是你的良心,你的道德之心促使你这样做的,对吗?学生交流父亲的心理活动,然后指导学生读父亲的那句话,师:假如你是父亲会怎么这句话?指名朗读。再指名读,通过评价指导学生的朗读。齐读。师:我再次把祈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我想对父亲说什么?学生汇报。师:父亲呢?父亲为什么没有看我?生汇报。可是父亲却沉着脸,也没有再说话,这说明了什么?此时此刻他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学生交流想法。师生分角色朗读,师读描写儿子的地方,生读描写父亲的地方。(5)小
7、结:现在大家理解父亲的做法了吗?你喜欢这样的父亲吗?为什么?学生交流。四、总结升华。师:儿子当时理解父亲的做法吗?不理解。后来理解了吗?从哪看出来的?生读第11自然段,师再次出示11段中的句子,师:在人生的旅途中,哪些诱惑人的“鱼”会使我心动?当面临道德的抉择时我会做出怎样的决定?生交流。师总结:是啊,道德只是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很难。但父亲的教育却使我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最后,老师把一句名言送给大家:“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课件出示)齐读名言
8、。师:让我们一起努力,都做有道德的人,好吗?我希望同学们也能把自己的对于道德的理解写下来,成为我们的名言。板书设计:钓鱼的启示钓鱼的启示 钓鱼 得意 兴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