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934899
大小:3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8
《“虎头”焉能“蛇尾” .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虎头”焉能“蛇尾”----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小结常州市安家中学时红213126一堂完整的数学课,开场引入,教学过程,课堂小结,都是课堂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只有做好每一个环节,才能体现这堂课的完美。然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非常注重新课的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大多数教师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忽视课堂小结这一环节,有的对课堂小结匆忙一带而过,有的甚至由于下课时间到了,将课堂小结“省略”掉了,使课堂小结流于形式,根本得不到其真正的
2、效果。同时,整个课堂也有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其实,课堂小结并非“蛇尾”,它和课堂引入一样重要,它能使学生在小结中思索,在反思中释疑,在争论中明理,在交流中拓展。一、课堂小结提出的重要性以布鲁纳、奥苏贝尔为代表的认知学说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原有知识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新学习的内容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如何将教师所教的新知识迅速、有效地转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与所学的内容、学生的基础、教师的教学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效率高、功能强的重要手
3、段,是教师或学生对所学知识在课堂学习即将结束时进行针对性的归纳回顾。通过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深化对课堂教学主题的理解和把握;指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使所学知识融为一体;带领学生找到知识的精华,使其真正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对课堂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加深记忆,对巩固知识、活跃思维、发展兴趣具有重要作用。一、课堂小结形式的多样性课堂小结是每堂课必备的环节,尽管位处课末,可它的功能却不容忽视。小结得好,能使当堂课的知识得到概括、深化甚
4、至升华,同时对教学目标的落实也能起到一定的保证作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种课堂小结的方法:1、问题式小结。教师在使用问题式方法进行课堂小结时,通常给出一系列问题,用这些问题将课堂上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结构。这些问题串往往是有备而来,涉及的大多都是知识的重点、难点,学生学习过程出现的盲点、弱点、易错点、易忽视点。这种方法充分体现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双边交流充分,课堂气氛活跃。2、讨论式小结。当一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师抛砖引玉:“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给学生一些思
5、考时间后进行小组交流,然后指定某个学生单独回答,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这种小结方法把教师的“单口相声”变成了全班的“众口相声”,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抽象能力都会有所提高。同时,由于人人都要做小结,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主动性加强,也使课堂教学在活泼的气氛中结束。1、绘图式小结。教学过程中,有的内容比较抽象,逻辑性强;有的内容相互联系,错综复杂,有的内容知识点零散琐碎。在小结时,教师可根据其本质和规律,利用图像将知识点汇聚起来,看图说话,加强记忆。例如,在讲解《指数函数图像性质》一课时,由于指数函
6、数图像的性质很多,学生一节课听下来感觉很累,也没有记住几个性质。教师在小结的时候,可以结合指数函数的图像,将其性质就着图像给学生再讲一遍。这样,对于复杂琐碎的知识点,学生就不用机械式的记忆了,看着图像就可以一一说出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表格式小结。对于知识点比较零碎的课堂,使用表格式小结把内容分类整理,可使学生学起来感到有条有理,有规则可依。另外,在一章节、一单元学习结束时,将概念、公式、定理以表格的形式概括出来,形象直观,呈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形成知识脉络,便于学生对比和应用。这种方法由于
7、容量比较大,使用多媒体效果更好。3、首尾呼应式小结。上课时,我们常以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入新课,用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因此,在小结时不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新知识,分析解决上课初始提出的问题。这样的小结方式,既能巩固课堂所学新知识,又能首尾呼应,有因有果,给人以完整的统一感,使学生产生一种学有所获的满足感。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时,提出问题:“的值是多少?”利用之前所学知识是无法解决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在进行小结时,教师再次提出开头的这个问题,学生就可以利用本节课所
8、学知识解决了。这种首尾呼应式的小结,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我们要学习本节内容,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1、悬念式小结。课堂小结,除了对本节课的知识重点进行总结之外,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对部分重点“添砖加瓦”,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从而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深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复数》这一节课,我们利用复数的知识,解决了“求方程的解”这个问题。在小结时,教师可以再提出一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