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921288
大小:101.5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20-03-16
《呼吸、消化专科护理常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 肺炎动态护理常规【肺炎】是指肺泡腔和间质组织在内的急性肺实质感染性病变。按其病变范围可分为大叶性肺炎、肺段或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肺炎。按病因分类可分为病毒性、支原体性、立克次体、细菌性、真菌性肺炎等。成人最常见的病因是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厌氧菌、金葡球菌等,而肺炎支原体是年龄较大儿童和青年人的常见感染病因。婴儿和儿童的主要肺炎病原体是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本病属中医“风温咳嗽”范畴。【症状特点】1、细菌性肺炎:发病之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急骤,通常有高热,体温在数小时内可上升至39℃-40℃。胸部刺痛,随呼吸
2、和咳嗽加剧。咳嗽,咳铁锈色或少量脓痰。常伴有恶心、呕吐,周身不适和肌肉酸痛。其症状和体征可因感染病菌的不同而有所差别。2、病毒性肺炎:起病多较急,可有头痛、乏力、肌肉酸痛、发热、咳嗽、干咳或少量粘痰等症状,流感病毒肺炎开始为典型的流感症状,12-36小时内,呼吸增快,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可发生呼吸衰竭及休克,两肺可闻及湿罗音或哮鸣音。3、支原体肺炎:最初症状类似于流感,有周身不适,咽喉疼痛和干咳,随着疾病发展,症状加重,可出现阵发性气促等症状。4、吸入性肺炎:为液体、颗粒性物质或分泌物进入下气道引起。多见于久病卧床的病人,如吸入量大,可引起急性肺损伤或阻塞远端的反复感染。出现
3、急性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及心动过速或发热、咳嗽、咳痰等类似细菌性肺炎的症状。【检验改变】1、白细胞检查 细菌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增高,一般可在(15-30)×10/L(15000-30000/mm3),分类中性粒细胞在0.6-0.9,并有核左移现象,胞浆中可有中毒颗粒。病毒性肺炎白细胞大多数正常或降低。2、四唑氮蓝试验(NBT) 细菌性肺炎时中性粒细胞吞噬活力增加,形成NBT阳性细胞增多。如阳性细胞>10%(正常<10%),提示细菌感染,而病毒感染则不增加。3、C反应蛋白(CRP) 细菌感染时,CRP浓度上升(上升的阳性率可达40%-90%),而非细菌感染时则上升不明显,对细菌性肺
4、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4、病原学检查4.1细菌病原学检查:气管吸出物、胸水、脓水、脓液及血液作细菌培养,有助于病原学诊断。4.2病毒病原学检查:取鼻咽拭子或气管分泌物作病毒分离,虽阳性率高,但需时间较长,不能早期诊断。5、血液气体分析对重症肺炎有呼吸衰竭者,血液气体分析在诊断和治疗上都有重要作用。6、X线检查轻症或早期仅见两肺内、中带纹理增粗,肺门影增宽。随后出现小点片状阴影,以两肺下部、心膈角及内、中带较多见,很少融合成大片。如支气管痰堵,可发生部分肺不张或局限性肺气肿。有合并症者可出现相应改变。如并发脓胸,早期示肋膈角变钝,积液多时,患侧呈一片致密阴影,纵膈心脏向
5、健侧移位。并发脓气胸者,患侧胸膜可见空气液平面。肺大泡的空腔形成迅速,易变,壁薄,多无平面,短期可自行消失。【观察要点】1、定时测血压、体温、脉搏和呼吸。2、观察精神症状,是否有神志模糊,昏睡和烦燥等。3、观察有无休克早期症状,如烦燥不安、反应迟钝、尿量减少等。4、注意痰液的色、质、量变化。5、密切观察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护理常规】【症状护理】1、呼吸困难的护理1.1取坐位或半坐位。1.2应及时给予合理氧疗。1.3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痰。1.4严密观察病情,随时注意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的变化。1.5根据病情备好抢救仪器、物品、药物等。2、高热的护理2.
6、1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档注意安全。2.2监测体温:体温在37.2℃以上者,每日测4次体温,体温在39℃以上者,应每4个小时测体温一次,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或行物理降温,30-60分钟后复测体温。2.3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室内温湿度适宜(温度为18-20℃,湿度为55-60%),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但注意勿使病人着凉。2.4加强监测:了解血常规、血球压积、电解质等变化,在病人大量出汗、食欲不振及呕吐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脱水现象,做好口腔护理。2.5注意观察病人末梢循环情况,高热而四肢厥冷、发绀等提示病情加重。3、咳嗽、咳痰的护理3.1鼓励病人多饮水。3.2指导病人有
7、效的咳嗽、咳痰。3、3遵医嘱给予祛痰药和雾化吸入。3.4无力咳痰者给予吸痰,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4、胸痛的护理4.1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4.2避免诱发和加重疼痛因素。4.3指导病人病人使用放松技术或分散病人注意力。5、休克性肺炎的护理5.1仰卧中凹位,抬高头胸部20°,抬高下肢30°,有利于呼吸和静脉血回流。5.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意识状态、血压、脉搏、呼吸、尿量、体温、皮肤黏膜色泽及温湿度。5.3遵医嘱给予合理氧疗。5.4出现末梢循环衰竭时,应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路,以补充血容量,保证正常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