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914593
大小:7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8
《王兴玲《整理与复习》2导学案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洪水小学六年级数学导学案课题整理与复习(第二课时)备课时间3.15主备人王兴玲审核人张之娜复备人张之娜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P36——39内容:整理与复习(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能较熟练地、正确地判断两个量成什么比例。2.能运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有关问题。3.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进行讨论。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能够准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正反比例关系,解决有关比例尺的问题。难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能对解题的基本方法进行整理、归类。学习过程学案(学生
2、活动)导案(教师活动)二次复备课前自学初步尝试1.回顾本学期所学内容。2.学生课前整理、复习第二单元内容。指导学生系统复习和整理知识的方式。汇报交流了解学情汇报交流,概括总结。1.正、反比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不同点:变化方向、定量、公式、图像相同点:(1)事物关系中都有两个变量,一个常量;(2)在两个变量中,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则另一个变量也随之发生变化。2.整理比例尺的有关知识1.通过学生的反馈交流掌握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板书知识点。正比例反比例变化方向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定量比值一定积一定公式=k(一定)x×y=k(一定)图像直线曲线比例尺=图上距离:
3、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以学定教深入探究1.横向交流,取长补短。哪些内容是必要的,哪些内容应该删减,还想补充什么?2.汇报意见,达成共识。3.巩固第二单元知识体系。1.观察学情。2.组织交流。3.巡视指导。尝试练习巩固提高1.自主练习,完成课本第38—39页的第8、9、10、11、12题。2.巩固提高。(1)判断下列关系中,两种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①1.教师巡视,相机指导。2.出示习题,拓展学生思维。3.组织学生完成练习题。1.基本练习:根据规律判断比例关系,并填空。(1)X与Y成()比例。X235 10……Y 4.
4、57.512 ……(2)X与Y成()比例。X235 10……Y 1242.4 ……2.综合练习:画一画。(1)如果点A表示为(1,0),点B表示为(1,2),C表示为(,),D表示为(,),E表示为(,)。长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长和宽不成比例。()②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③路程一定,已走路程和剩下路程成反比例。()④订阅《小学生数学报》的份数和钱数。()(2)甲地到乙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画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①分析题意:问题求的是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么办?②学生试做。③(2)请在空白方格图中以3:1把上面的图形AB
5、CDE放大,并标上相应的点B′、C′、D′、E′。(点A′已定)(3)点A′可以表示为(,),点C′可以表示为(,)。1.判断题。(1)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总价与数量成正比例。()(2)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底和高成正比例。()(3)成正比例的两个量,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4)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反而减少,这样两种量成反比例。()(5)若ⅹy=24,则y与x成反比例。()(6)图上距离越长,实际距离也就越长。()2.选择题。(1)下列两个量成正比例的是()。A、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B、小刚跳高的高度与他的身高C、报纸的单价一定,订阅的份数
6、与总价D、人的身高与年龄展示交流: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3)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的地图上,量得东、西村的距离是12厘米,东、西村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米?①分析题意。②学生试做。③展示交流,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2)下列两个量成反比例的是()。A、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B、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C、行驶的路程与车轮转过的圈数D、一筐桃子平均分给猴子,猴子的只数与每只猴子分的个数(3)一张贺卡的长是6㎝,宽4㎝,笑笑按一定的比例把贺卡放大,放大后的宽为6㎝,放大后的长为()㎝。A、8B、9C、10D、123.用边长是15厘米的方砖给教室铺地,需要2000块;如果改用边长25厘
7、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砖?4.在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相距10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如果把这两地画在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总结评价升华提高学生小结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通过本节课的整理复习,你有哪些收获?布置作业课外延伸在比例尺为1:2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为3.6厘米。如果汽车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在上午8时从甲地出发,那么到达乙地的时间是多少?教学后记从前几次学生的作业和考试情况来看,学生在用比例来解决问题的时候,有部分学生之所以没有完全掌握还是没有理解正、反比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