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907281
大小:35.81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5
《浅谈《解简易方程》的策略-移项.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解简易方程》的策略——移项攀枝花市实验学校蒋红英在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学习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而今的人教版教材的设计是借用天平使学生首先感悟“等式”,知道“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这个规律。在老方法中,只要记住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数量关系就可以解任何简单的方程,但是学生必须要去记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新方法只要学生能明白等式的性质,也就是天平的平衡原理,就可以解方程,这样的设计
2、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培养了学生分析数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的方程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形如x±a=b一类的方程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学生很容易解决,形如ax=b与x÷a=b一类的方程,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学生也很容易解决。但形如a-x=b和a÷x=b此类的方程,学生就无从下手了,如果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变形的过程及算理解释比较麻烦。这种情况,很多老师利用老方法解方程(减数=被减数-差,除数=被除数÷商),也解决了这类问题。但是对于两边都有未知数的方程(比如用方程解答盈亏问题时会列出两边都有未知数的情况),不管是老方法还
3、是等式的性质,都不能很好的解决。以至于很多学生非常困惑,不只一次地说:“老师,有些应用题,我能列出方程,可是却解不出来,怎么办呢?”针对这种情况,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很好的解决。新教材中的等式的性质有点聚向七年级的教学方法,意图是与七年级的教学接轨,这种设计为了让小学生尽快接受初中一年级(七年级)教学方法,并为七年级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因此,我翻阅了七年级的教材,当看到“移项”时,我灵机一动:既然等式的性质小学生能用,那移项为什么不能拿到小学来讲呢?这样不管是未知数在减号之前还是之后,等式两边是否有没有未知数,不都能解决了吗?有
4、了这种想法,我就开始对部分学生实施这种教法。如:3x+7=37-2x让学生首先明白,方程中的每一顼,都必须是带着它前面的符号,等号两边的第一个数,都是省略了加号的。移项就是从方程的左边移到右边,从右边移到左边,而移动的那一项必须要改变符号,即“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移动的目的是把未知项和未知项放在等号的一边,把常数项和常数项放在等号的另一边,(一般是先观察未知项)。没有移动的那一项要照抄下来。最后一步再利用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除以与x相乘的数,就求出了x的解。具体过程:第一步,把右边的“-2x”移到左边变成“+2x”,同时
5、把左边的“+7”移到右边变成“-7”,两边没有移动的照抄下来。即:3x+2x=37-7,第二步,分别计算左右得:5x=30,第三步,利用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除以与x相乘的“5”:5x÷5=30÷5得x=6对于未知项在减号后面的情况:135—5x=45同样可以用移项的方法解决。因为移项要变号,所以一般看到未知项前面是减号,就把带减号的未知项移动到等号的另一边使它变成加号。此题的具体步骤:第一步,把左边“-5x”移到等号的右边变成“+5x”,因为要放在右边第一个,所以“+”可省略不写,同时把右边的“+45”移到左边变成“-45”,即
6、:135-45=5x,第二步算出90=5x,第三步,利用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除以与x相乘的5,最后一步要按习惯把x放在左边得:x=18而对于非常复杂的方程如:7(x+6)-3x=4(2x+5),必须要先去掉括号,再化简,最后再移项,求出x的解。具体步骤:第一步,去括号得:7x+42-3x=8x+20,第二步,观察到左边有一共有三项,所以化简:4x+42=8x+20,第三步,移项,把左边的“+4x”移到右边变成“-4x”,同时把右边的“+20”移到左边变成“-20”得:42-20=8x-4x,第四步,算出22=4x,第五步,利用等
7、式的性质两边同时除以与x相乘的4,x=5.5用移项的方法,学生容易明白,但是在自己做的时候,还是易把符号混淆,还需要多加训练才行。训练到一定程度后,不论多么复杂的方程,学生解起来都是得心应手,也不担心在解应用题时列出方程不会解了。后来,我又在全班推广这种方法,让学生紧记:“移项变号”,并由简单方程到复杂的方程,逐步增加复杂程度,学生反响良好。几年后,学生到了初中,我原来的学生告诉我,当他们学到一元一次方程时,他们已经不用老师讲这一节内容了。所以,经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完全可以把初中的这一内容提到小学来解决,只要这一难点突破,列
8、方程解应用题将会迎刃而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