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898340
大小:243.99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3-15
《《拉丁美洲教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拉丁美洲教案》 拉丁美洲 考纲 1、掌握拉丁美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理解拉丁美洲气候类型的成因,能够运用气候和地形图说明巴西人口和城市分布的特点。 3、了解拉丁美洲矿产资源分布状况,通过热带雨林开发,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地关系 考向分析 1运用气候和地形图说明巴西人口和城市的分布特点 2结合亚马孙流域的开发,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地关系 3结合拉丁美洲区域图考察该地区的地形气候洋流等知识 第一课时 重点难点 气候的分布和地形质检单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学生对气候特点的掌握
2、和气候类型的成因分析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这部分是第一课时重点 学习目标 1、根据地图册P37.38,描述拉丁美洲的组成、位置和地形,并能画出沿主要经纬线地形剖面图。 2、结合拉丁美洲地形和气候分布特征,举例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通过讨论,分析出拉丁美洲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 3、通过拉丁美洲人文地理的学习,比较分析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异同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评价设计 1、通过作图检测学生对目标一的完成情况,方式是同桌互查的方式,使一半以上同学准确作图。 2、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完成对学生目标二检测情况
3、。 3、通过完成表格及做《导与练》P196页习题1,完成对学生目标三的检测。教学过程 导入:这里是古老而又神秘的大陆,这里气候特点是湿热,这里有热情奔放 的舞蹈,有令人狂热的足球,是生物的世界,是探险家梦寐以求的地方,这里是——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和我们说的南美洲有什么联系呢? 展示材料拉丁美洲名称的由来 拉丁美洲就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地处北纬32°42′和南纬56°54′之间,包括墨西哥、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因长期曾沦为拉丁语组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现有国家中绝大多数通行的语言属拉丁语族,故被
4、称为拉丁美洲,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洲 通过材料找到拉丁美洲的组成和纬度范围,理解拉丁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关系,拉丁美洲包括南美洲 下面,我们就跟随地理的视角走近这片神秘而又古老的大陆 展示学习目标 1、根据地图册P37.38,描述拉丁美洲的组成、位置和地形,并能画出沿主要经纬线地形剖面图。 2、结合拉丁美洲地形和气候分布特征,举例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通过讨论,分析出拉丁美洲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 3、通过拉丁美洲人文地理的学习,比较分析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异同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分层展示教学目标1、根据
5、地图册P37.38,描述拉丁美洲的组成、位置和地形,并能画出沿主要经纬线地形剖面图。 展示拉丁美洲的组成、位置和地形PPT,展示巴拿马运河教学视频资料,学生自主学习。地形是本节课一个重点讲解部分,引导学生读图识图,画出沿主要经纬线地形剖面简图。加深对地形的印象。 答:是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分层展示学习目标 2、结合拉丁美洲地形和气候分布特征,举例说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通过讨论,分析出拉丁美洲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 地形是影响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拉丁美洲表现尤为突出,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结合地
6、形和气候分布图回答 PPT展示 本区主要分布有哪些气候类型?成因分别是什么?小组讨论作答。 重点讲解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 亚马孙河流域形成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的条件(纬度、地势地形、洋流) 1、从纬度位置看,赤道横贯亚马孙河流域,热量条件优越,属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沛 2、从地势地形看,亚马孙河流域南、北、西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由东北、东南从大西洋吹送来的湿热气流汇集内陆,在西部山地形成地形雨 3、同时东岸南赤道暖流经过,增加了该地区的湿
7、润程度 4、亚马孙河处于拉丁美洲大陆最为宽广的部位 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分布:安第斯山以西,赤道与30S之间的狭长地带 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的影响 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受东南信风影响秘鲁寒流降温减湿,对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起促进作用 达标检测:课堂提问。 分层展示学习目标3 通过拉丁美洲人文地理的学习,比较分析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异同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达标检测:《导与练》P196页习题1 课堂小结 结合学习目标回顾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
8、自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第三部分中的“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音乐与亚洲民间音乐一样,都是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节的学习内容依然是要引导学生尊重多元文化,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感受了解拉丁美洲歌舞音乐文化和民族风情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