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课啦》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doc

一年级数学《下课啦》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doc

ID:50881826

大小:6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08

一年级数学《下课啦》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doc_第1页
一年级数学《下课啦》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doc_第2页
一年级数学《下课啦》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doc_第3页
一年级数学《下课啦》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doc_第4页
一年级数学《下课啦》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年级数学《下课啦》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年级数学《下课啦》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下课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在比一比的活动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间的高矮、长短。2、知道在比较高矮、长短时需要在同一起点上进行。3、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比一比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教材分析】“高矮”“长短”都属于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因此,教科书把这些内容安排在一起进行学习,让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接,丰富学生对长度比较的认识。教科书呈现了操场上的一些场景,根据情境图设置了由三个问题组成的问题串。“谁高?谁矮?”是让学生体会比较高矮时需要站在同一起点才行,“谁长,谁短?”是在比较两条绳子的长短的过程中,利用原有的生活

2、经验进行长短比较,如两端对齐,拉直后再比较。“谁走的路长?”是结合学生走石板路这一情境,使学生知道在比较长短时,不能只看起点和终点,还要看中间是不是直的,从而丰富学生对比较活动的体验。教材在编排上层层递进,不断地为学生设置认知冲突,从而使学生获得新的比较方法和体验。例如:“谁高、谁矮?”从在同一起点上的高矮比较到不在同一起点上的高矮比较,谁长谁短?不在同一起点下的2根绳子长短问题的比较,突出了不在同一起点下具体比较方法的运用。“谁走的路长?”在同一起点同一终点,但又很难通过观察进行直接比较,需要借助数数的的方法得出结论。【学情分析】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己经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

3、初步积累了有关比长短、比高矮的感性经验。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看问题、观察物体不全面,所以教学时,注意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并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各种比较的活动。让学生去探索。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进行评价,使学生饰得看问题要全面,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经历比较高矮、长短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比较的相对性。【教学准备】挂图贴图、形状相同但高矮不同的两个瓶子、绳子。【学习过

4、程】活动一、情境创设,比身高师:请同学们看,愉快的课间到了。有很多同学都在做活动,认真观察图片里的信息,你看见他们都在干什么了吗?谁来说一说?你来说孩子?生: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踢锂子。师:谁还有补充吗?生:有的在比个子,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踢锂子,有的在围着花圃走路。师:那我们来一个一个的认真观察。比个子师:我们先来看这两个同学比高矮,我找两个同学来上台比高矮。谁来试试?松树和柳树,先找相同的起点,相同的起点是谁呢?生:地面。明显松树高,柳树矮。红塔和亭子,谁高谁矮?先找相同的起点,然后看终点,谁高啊?红塔高。小女孩和老爷爷,谁高谁矮?大家一起说。2、哪根绳子长,请在最长的后面画

5、对勾。打开书翻到21页,看谁完成的又对又快,一会我请同学上台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么比的?看谁说的既完整又准确。第一个绳子和第二个绳子起点和终点都在同一个位置。那应该一样长啊?但是第二个绳子打结了,打的这些弯儿如果我把它拉直了,一定比第一个绳子长,所以最长的是第二个绳子。谁来介绍第二个图?像刚才那个同学似的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生:第一根绳子绕了2圈,第3根绳子绕了3圈,第二根绳子绕了5圈,所以第2根绳子最长。师:她把3根绳子都进行了比较,最后确定了最长的哪根。谢谢你请回,核对一下我们的结果,你作对了吗?对了。3、想一想、说一说智慧老人的徒弟小红帽想要考考大家,它搭了一座桥和一个小汽

6、车,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同桌2个人说说。谁愿意跟大家讲讲,小汽车能从桥洞里面钻过去吗?找同学当小老师来给大家指着说。生:师:他比的对不对?太好了,这个桥洞有多大空间呢?1层,2层,3层。而我们的小汽车要想过去需要多大的空间呢?生:4层。师:咱们一起数数,1层,2层,3层,4层。看来真过不去。要想过去怎么办?生:可以把车灯卸了,但是卸了会发生什么?因为是正好3层,所以过去的话,小汽车正好蹭着这个桥顶。这个问题我们也用到了比较,并且用到了数字3层4层来比较特别好。看来数格子也可以帮助我们比较。有关比较你还有问题吗?我们来看,我们今天这节课学习的比较,在相同起点上,

7、来看它的终点,或者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数格子的方法,看长短线的方法来比较,下节课我们在深入的研究,希望大家越学越好,越学越聪明,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