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理.docx

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理.docx

ID:50878669

大小:245.73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15

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理.docx_第1页
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理.docx_第2页
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理.docx_第3页
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理.docx_第4页
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理.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理.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转】如何读懂孩子的心理 经常听到家长感叹读不懂孩子的心理,青春期的孩子家长搞不懂,三四岁的孩子家长也搞不懂,可能大多数家长都盼望着能学会孩子的“读心术”,因为不明白孩子的心理、心思,是难以教育好孩子的。    曾经有一位妈妈请我给她推荐一本好的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因为她不大能搞明白孩子的心理。遗憾的是研究心理咨询将近二十年了,恕我孤陋寡闻,还真没有看到一本能够指导家长读懂孩子心思的书。很多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书不可谓不科学严谨,也有充足的实验数据支持,可惜或者显得很“宏观”——告诉你的是一些有统计意义的知识,与孩子的心思没有关系;或者是让人有盲人摸象的感觉——各个细节研究得很

2、深入,但是不能知孩子心理之全貌,无助于明白孩子小小的心思。    怎么办?苍天啊,大地啊,如何才能读懂孩子呢?抛开拐弯抹角的理论、知识,直接去读懂孩子1.1先举个小例子禅宗讲,明心见性,直指人心,让我们抛开那些拐弯抹角的理论、知识,直接去读懂孩子。上一年级的孩子昨天做完了作业,谁也没要求她,自己就开始兴致勃勃地开始朗读没学过的课文了。我在旁边很喜欢地听着她悦耳的童音,偶尔听到一两个错误,便和颜悦色地给她“及时”指出来,开始孩子马上就改了,但连续指正五六次之后孩子不高兴了,发了个小脾气:哼,不读了。我马上明白了我的错误!其实如果是我自己正兴致勃勃地做一件事,别人一会儿告诉你这儿不对,

3、那儿不对,虽然明知道是好意,我也会觉得有些扫兴。只不过大人会忍耐,喜怒不形于色,而孩子天真率直,直接表达罢了。1.2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常说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但是孩子的心理是怎么样的呢?他会怎么想呢?理解这一点的关键就是:孩子的心理其实和大人是相似的,基本心理反应已经和大人一样了。都是喜欢鼓励,讨厌批评;成功则喜,失败则不爽;被尊重则欣然,被鄙视则恼怒;自由自在就舒服,被限制则烦恼;喜欢顺利,不喜欢挫折;心里烦躁则容易发火......只不过大人经过训练或磨练,能够克制或忍耐,或者可以有更高的境界罢了,但是其基本反映机制是几乎完全一样的。所以,如果你想读懂孩子,就先想想如

4、果是自己,是否也会这样。END想想自己,再去理解孩子1.1注意鼓励与批评妈妈把孩子的作文说得一无是处,结果越来越不喜欢作文。鼓励了他几次后,文思泉涌,再没听他吵作文难写。大人是否也是喜欢鼓励,讨厌批评呢?2.2不要逼迫孩子即使是好东西,逼着吃也会倒胃口。一位孩子的奶奶是数学老师,有了这个优势,错了就得讲一直到会,结果孩子很烦数学。大人是否也是如此呢?3.3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限制限制太多,会引起孩子的反抗。不让孩子干这干那,结果孩子只能通过发脾气、生气的方式达到他的目的。而你学会跟他商量了,他会觉得商量有用,就不必发脾气了。大人不也是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吗?1.4变难为易觉得难的东西

5、,孩子会有畏难情绪。大人也是这样的。所以,要做的不一定是迎难而上,而是要想办法把事情变得不难,如家长的辅助,把目标分解等。2.5让孩子变成“董事长”自己的事会用心,而给别人打工就不那么情愿。其实很多家长的做法就是逼孩子从董事长变成了打工者。本来学习是为了孩子自己,而家长的做法却让孩子感觉是为了家长学习。3.6正确看待孩子的情绪很烦、生气的情况下保持常态很难。这是情绪的规律。你的做法使孩子很烦、很不高兴,又要求他很有礼貌,很喜欢你,不是等于希望他是孔夫子再世吗?4.7培养孩子的兴趣有兴趣的事爱做,没兴趣的事不爱做。很多家长眼睛只盯着成绩,不但没有着力培育兴趣,还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兴趣

6、。1.8不要教条主义的要求孩子给孩子定的条条框框太多:必须晚上九点睡觉,必须几点写完作业,必须......这跟教条主义没什么区别,没有一点灵活性,大人不喜欢这样的要求,对孩子却乐此不疲!2.9用实践结果说服孩子实践的结果对人是最有说服力的,它胜于七寸不烂之舌。所以,我孩子不想让我给她听写时,我就同意了。而课堂听写结果没有全对时,她就明白了,以后就欢迎我给她听写了。孩子天生都是喜欢做得比别人好的,所以用结果证明哪些行为带来好的结果,她就会接受这些行为,会把这种行为变成习惯。3.10注意与孩子的沟通语气如果和孩子沟通时,语气总是带有命令和责备,想想如果自己的领导也用这种语气和我说话,我

7、也会反感的,甚至故意“唱反调”。这样孩子自然不爱听,甚至逆反了。所以,为什么不想想怎么说,孩子才听得入耳,才不反感,才愿意接受。1.11是不是看起来很寻常?大道至简,返璞归真。没有什么独门秘籍,看起来更不像锦囊妙计。都是些每个大人都会有的心理规律,孩子也是如此啊!其实这样的心理规律还有很多,篇幅所限,不一一阐述。家长只要在孩子表现出一些现象之后,学习我的做法,想想自己的心理,就会读懂孩子了。END为什么道理很简单,但家长做不到?1.1家长没有去读懂孩子的愿望和习惯。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