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带着问题读.doc

反思带着问题读.doc

ID:50776550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8

反思带着问题读.doc_第1页
反思带着问题读.doc_第2页
反思带着问题读.doc_第3页
反思带着问题读.doc_第4页
反思带着问题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反思带着问题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反思“带着问题读”“带着问题读”指阅读课上学生阅读课文时,老师先布置几个思考题,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一般都是针对文章(或段落)的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其内容、结构或其他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带着问题读”是多年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为学生的阅读指除了要解决的问题,确定了明晰的目标。它是对“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的一种革命,的确对小学阅读教学起到了相当的推动作用,因此曾经被作为经验广泛传播。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在激发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实践中,我越

2、来越意识到:要是学生得到全面的、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精神,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挥其创造才能。但是“带着问题读”这一层经历过功劳的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式,在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却越来越明显的暴露出它的“先天缺陷。”第一,束缚学生的自由发展。“带着问题读”,“带”着谁的问题?众所周知,学生所谓带的问题,是教师在备课时发放发射机的。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自己确定的教学目的、方法设计的,她不一定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思维方式和内

3、心需求。因此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非自主的,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把学生置于从属的被动地位。教师的这些问题给学生的阅读思考设置了框架,这种对学生指向和内容的规定,虽然可以方便的、直接连党的“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但她却限制了学生在阅读中更加生动活泼的思维、丰富多彩的想象和富裕创造性的表达,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带着问题“去读,看起来是学生“自己”在读,实际上他们所带的问题像一只无形的手,在紧紧的控制着自己,不允许自由行动。从实践的角度看,学生”带”着问题读,也是课堂上的读书发生了“异变”——把学生的阅读变成了从课文

4、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我在这方面有深刻的教训。课堂上学生读书后的表达,往往都是三言两语或就问题答问题,经常时枯燥无味的。因此他们的发言,目的只是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而不是在谈自己读书的感受,很少加入自己对课文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的独特理解。固然这种独特的理解也许是错误的,但错误了又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是在不断的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学习和思维的光彩往往就闪现在这些“独特”之中。我在讲《穷人》一课时,让学生读后自由发表自己读书的感受。有的学生说“我认为课文作者这样安排教材,不能更好的表现出人物的好品质”我反问:“

5、你觉得应该怎样安排?”“如果我是作者,我马上让桑那有两个孩子,让死去的西蒙有五个孩子.”我问:“为什么?”他说:“老师讲过,人物克服的困难越大,越能表现人物的精神。桑那本身有两个孩子,日子已经过得很艰难,一下子又抱回西蒙的五个遗子,困难又多大!这不表现了桑那更加高尚的品质吗?”我引导学生用“算账”的方法证明了这种假设的错误:安原作的安排,桑那一家7口人,即使每顿节省一口饭,分给报来的两个孩子,每人能分道三口半,凑合着能活,按学生的安排,桑那一家只有四口人,同样每人省一口,四口饭分给抱来的五个孩子,每人不到一口,养不活。这

6、样使学生弄清了办事时,自己的意愿应该符合实际的可能,写文章时,要考虑周到,要合情合理,不能顾了这头,忘了那头。这样的表达和讨论,确实鼓励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展现了他们生疑、质疑,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思维品质和认识能力的过程,这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情景,在“带着问题读”的方式中是不会见到的。第二,造成阅读能力的缺陷。我们知道,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不是单单是理解课文)阅读能力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如识记能力、诵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等。但是要识记、要诵读、要

7、鉴赏、要理解,就首先有一个是什么、诵什么、解什么、赏什么的问题。所有这些,通常都写在教师备课教案的“教学目的”栏内,然后在化作若干个问题,上课时“带”给学生。只需学生“按图所骥”找到问题的答案,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课余设想,如果学生身边没有教师来提出问题,他还会读书吗?还知道从一篇文章中学习什么吗?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学生读了课外书,只能说出一些热热闹闹的表面情节。什么原因呢?他不知道该识什么、诵什么、解什么、赏什么,一句话,他不知道该从文章中汲取什么“营养”。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长期以来,我们做教

8、师的,总是耐心细致的把课文中需要学生掌握的东西设计成各式各样的问题,上课时让学生“带这问题”去读书。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阅读指向,读起来没走一点弯路,重点、难点、疑点的破解都是一箭中的,教师也认为课上得顺畅流利。岂不知,正是因为教师的这一番“耐心细致“,代替了学生自己在阅读取向方面的思考。学生只需“一张口”就可以“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