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读书笔记.doc

金匮要略读书笔记.doc

ID:50769865

大小:80.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3-14

金匮要略读书笔记.doc_第1页
金匮要略读书笔记.doc_第2页
金匮要略读书笔记.doc_第3页
金匮要略读书笔记.doc_第4页
金匮要略读书笔记.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匮要略读书笔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金匮要略》治疗肾系疾病用药规律张仲景《金匮要略》为治疗肾系疾病提供了众多良方,这此方药历经千年的临床检验,疗效卓著,至今仍被广泛运用。1.功效类别统计所统计的13方包括:五苓散、猪苓汤、真武汤、苓桂术甘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茯苓甘草汤、牡蛎泽泻散、柴胡桂枝干姜汤、越婢汤、防己茯苓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麻黄附子细辛汤。1选药范围广泛,使用相对集中补益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温里药共出现56味次,占全部的78.87%。可见,《伤寒杂病论》治疗肾系水肿是以补益、解表、利水、温里4类药为主组方的。2.2补益实

2、为补气健脾利水疾病的发生尽管复杂,但不外正邪两个因素。正气虚弱是发病的条件,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肾系水肿病的发生亦正是脏腑虚损与外邪侵袭相互斗争的结果。究其根本,脏腑虚损的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机为脾肾气化机能虚弱。脾主运化水湿,为升降出入之枢,脾健则运,交通上下,溉濡四旁,脾土伤败,易致水湿泛滥,术芪之类健脾益气,气行则水调。该类药有:白术、黄芪、阿胶、大枣、甘草、白芍。2.3解表祛邪实为疏风宣肺、发表利水肺主皮毛,为水上之源,一旦外邪阻遏,肺气宣肃失职,不能通调水道,泛溢肌肤则发为水肿,故疏风宣肺,因

3、势利岛,使肺气畅达,肃降有权,三焦通利,亦即“开鬼门”之意。“腰以上肿,发汗乃愈”即指此而台。该类药有:麻黄、桂枝、细辛、生姜、柴胡。2.4温里实为补肾温阳利水肾系水肿病乃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其中,尤以肾为根本,而水为至阴,乃肾阳命火不足所致。肾阳不足,命火式微,可致肾不能气化,脾不能运化,肺不能布化,三焦之气闭塞,决渎之官无权。《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所以,肾阳命火不足是导致水肿的根本原因,补肾温阳利水,亦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唐容

4、川谓:肾为水脏,水中含阳,化生元气。”气为阳之微,宜取温润平调之意,叶天士指出“此温字,乃温养之义,非温热竞进之谓。”得温可以行水,兼润可以固肾保精。该类药有:附子、干姜2.5利水渗湿实为“洁净府”利水渗湿是治疗肾病水肿最基本、最直接的方法,亦即《素问》“治于权衡,去苑陈莝”之意。主治在里在下之水邪为患,使水邪从小便而去,此亦即《素问》“洁净府”之意,是《伤寒杂病论》治疗水肿的原则。该类药有:茯苓、猪苓、泽泻。经方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1清热生津法本法适用于肺胃热盛,津气两伤之上、中消证。表现为口渴多饮,虽饮而渴

5、不解,伴口舌干燥,脉大滑实等症,方以白虎加人参汤为主,可随症加入花粉、葛根、麦冬等。正如《金履要略》云:“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中白虎汤清肺胃之热,加人参益气健脾以生津,此方为后世治疗糖尿病主方之一。2温阳化气《金匮要略》曰:“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论述了肾阳虚弱,命门火衰,既不能蒸腾津液以上润,又不能化气助阳以摄水的下消证治。表现为渴饮无度,尿频无制,舌淡苔白,脉多沉细。方用八味肾气丸补肾阳之虚,恢复其蒸津化气之功,则消渴自止。3通腑止渴法《金匮要略》云:

6、“跌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大坚;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博,即为消渴”。阐述了胃热气盛,逼迫津液偏渗膀肌而形成的中消证。其以消谷善饥,小便数,大便坚为主症。然本条重论机理,未出治方。后世医家多谨守本条病机,采用仲景调胃承气汤加减以通腑泻热,生津润燥以止渴。该方对于以尿频便干为主要表现者每多获效。4滋阴泄热法《金匮要略》消渴篇首条即云:“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不肯止。”此条仲景置于消渴篇之首,其用意自然明了,当为消渴病之纲领。然因其又见于《伤寒论·厥阴病》

7、篇,以致后世医家不明仲景之意,多云此消渴乃厥阴病热胜之症,不可与消渴病混为一谈,或言此为错简,或言采《伤寒论》条文凑入。岂不知厥阴乃风木之脏,内寄相火,若木郁生热,则风火相煽,燔烁津液则成消渴。对此清代名医陈修园早已论及,治当选乌梅丸滋阴泄热,温阳通降以解木火内炽,而方中乌梅、人参更能生津以止渴,故用治消渴,甚为确当,尤适用于糖尿病伴慢性腹泻者。5活血化瘀法糖尿病为一慢性消耗性疾病,其病程较长,缠绵难愈。中医认为久病多瘀,久病入络。加之本病以热淫津伤为总因,日久必致气虚不运,津亏而瘀,瘀热阻滞,脉络不通。《金

8、匮要略》十六篇有云:“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初次提出了瘀血致渴的证治。之后唐容川《血证论》中明确提出“瘀血致渴及从瘀治渴”的观点。选《金匮要略》下淤血汤、桃核承气合增液汤等。有医家提出了用大黄蛰虫丸加味治疗本型消渴,对年老体虚者更为对证。6化气利水法《金匮要略》不仅论述了消渴的证治,对消渴并发症也有论述。如第十二篇《消渴小便小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四条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