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临江仙》.doc

陈与义《临江仙》.doc

ID:50706809

大小:2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4

陈与义《临江仙》.doc_第1页
陈与义《临江仙》.doc_第2页
陈与义《临江仙》.doc_第3页
陈与义《临江仙》.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陈与义《临江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其家自曾祖陈希亮时迁居洛阳。陈希亮字公弼,苏东坡曾为之作传。陈与义是苏轼之后陆游之前,北宋末至南宋初年这一时期最优秀的诗人。有《无住词》一卷,虽不以词名,词存于今者亦仅十八首,却别具风格,有相当高的成就。其词语意超绝,笔力横空,

2、疏朗明快,自然浑成,应该是受到了欧阳修、苏轼的一些影响。黄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评其词说:“词虽不多,语意超绝,识者谓其可摩坡仙之垒也。”大概陈与义和苏轼都是极优秀的诗人,所以不仅在以诗为词上,而且在其它一些方面,他们的词都相当程度上得益于他们的诗歌创作。著有《简斋集》。饶宗颐言词与禅之关系,说“宋人词集,始取名于禅。陈与义曰《无住词》,杨无咎曰《逃禅词》。”但是杨无咎词集以逃禅为名,是因为他号逃禅老人。而无住虽是禅语,可陈与义词集以无住为名,却应该主要是由于旧国已亡故家难归,自己只能漂流于江南的

3、感慨,其实都与禅语本来的意思关系甚浅。4这首《临江仙》词是陈与义词的代表作品,也是他的词里面公认最好的作品。具体写作年代不详,但应该是1131年夏陈与义到达绍兴的此后年间所作。旧说此词为绍兴五年(1135)或六年(1136)陈与义退居青墩镇时所作,但证据不算是很充分。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称赏此词曰:“《简斋集》后载数词,惟此词为优。”并称赞词的上片“语奇丽”。当然这首词的成功不仅在于语言的奇丽和明畅自然,而且它意味深长,是属于特别耐看的那类作品。大诗人元好问是称赞它隽永、意在言外、“能起人妙思”。

4、词的上片所回忆的大概是1113年作者二十四岁中进士前在家乡洛阳的时候。也有可能是从政和六年(1116)八月辞去开德府教授归家,到政和七年(1117)春晚赴汴京当中这段时间里的事情,不过这种可能性好像不太大。午桥在洛阳南约十里,是唐朝裴度绿野堂所在,有山池亭榭、燠阁凉台等建筑,自应是风景佳丽之处。徽宗政和年间,天下尚算太平无事,而作者正当年少,所以正是有这样游赏的豪兴和逸致的时候。词的起句平常而自然,第二句“长沟流月去无声”从词的整体结构来看,显出结构的工巧,虽然在作者自己也许是无心的。这时四外环境

5、的无声,和词的结句听到外面远处的“渔唱起三更”正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虽然时间如流水、如日月循行,总是不停流逝,是古往今来人们最普遍悠久的忧思和感慨。但这里的“无声”却在告诉我们,这流逝的过程此刻却是如此静美,诗人他们的心灵失去了一切的忧虑,或者说他们觉得这世界上并没有忧虑,他们是这世界的主人,他们惟一要做的,就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的清逸明澈和欢畅。等到后面“闲登小阁看新晴”,听远处的“渔唱起三更”的声音不时传过来的时候,虽然也还是有些闲淡的心境,却已是避于江南客居异地,很有些人生如梦、不过

6、生于此天地之间飘忽为客的心情了。和元好问写“少年乐事总消歇,落日澹澹天无穷”,已经是差不太多的心境了。当年的“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那初解世事的清逸明澈欢畅,早已风流云散。但看这世间,却是好像也没有什么变化,也许许多年后依然如是。也许世间有太多的事情不过如是,一边永是在展开,一边也永是在消逝,而闲时远望,也不过就是“渔唱起三更”这一类的景致。此时作者的心中,自然已满是感慨和怅悒了。而“闲登小阁看新晴”接着是“古今多少事”,显然作者的心境并不能够真的超然,能够真的很是闲淡。“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7、”,所写一则为心中所想之事,一则为眼前所有之景,二者的多少虚实快慢繁简形成了很强的对比,自然生发出一种关于人生世事的幻灭之感。从技法上讲,实在有些近似于现在电影中常用的某些手段。4“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一句,正如前人所说,“包含了二十多年无限国事沧桑、知交零落之感,内容极充实,运笔也极空灵。”。“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一句,张炎《词源》称之为“真自然而然”,“有有余不尽之意”。大概它颇类同于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类诗句,所以刘辰翁《须溪评点简斋诗集》称赞此词:“词情俱尽,

8、俯仰如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称赞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谢灵运是写平常自然的春天的风景,他无心而见的自然的景色。陈与义则是写自己当年春日游玩的豪兴和逸致,同样是无心却也是欣然而为的赏玩逸事。两人笔下的情形都百分之百的真实,并且在时光的长河里可能都极为普遍,都富于某些极深长无尽而又几乎难以言传的意味。所以诗人元好问才会赞叹说,这样的诗句是永新的,不管过去多少岁月。“长沟流月去无声”和“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两句,风格清远平淡,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