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684183
大小:282.21 KB
页数:22页
时间:2020-03-13
《 有理数的加法教案(精选多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有理数的加法教案(精选多篇) 《有理数加法》教案 通榆县第十中学——杜建军 一.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足球赛中的净胜球数,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学生主动叁与探索获得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关键:通过实例引入,循序渐进,加强法则
2、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发现法、归纳法、与师生轰动紧密结合. 四、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加法”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安排四个课时,本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本课设计主要是通过球赛中净胜球数的实例来明确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引入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为今后学习“有理数的减法”做铺垫。 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与情境 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作净胜球数。章前言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为4+(-2),黄
3、队的净胜球为1+(-1),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 (二)师生共同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有理数的一些基础知识,从今天起开始学习有理数的运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个有理数的加法.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为此,我们来看一个大家熟悉的实际问题: 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相反意义的量.若我们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打平为“0”.比如,赢3球记为+3,输1球记为-1.学校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可能有以下各种不同的情形: (1)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赢了1球,那么全场共赢了4球.也就是 (+3)+(+1)=+4. (2)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输了1球
4、,那么全场共输了3球.也就是 (-2)+(-1)=-3. 现在,请同学们说出其他可能的情形. 答: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2球,全场赢了1球,也就是 (+3)+(-2)=+1; 上半场输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全场输了1球,也就是 (-3)+(+2)=-1; 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不输不赢,全场仍赢3球,也就是 (+3)+0=+3; 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两队都没有进球,全场仍输2球,也就是 (-2)+0=-2; 上半场打平,下半场也打平,全场仍是平局,也就是 0+0=0. 上面我们列出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种不同情形,并根据它们的具体意义得出了它们相加的和.但是,要计
5、算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这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这7个算式,你能从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 这里,先让学生思考,师生交流,再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应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口答下列算式的结果 (1)(+4)+(+3);(2)(-4)+(-3);(3)(+4)+(-3);(4)(+3)+(-4);
6、 (5)(+4)+(-4);(6)(-3)+0;(7)0+(+2);(8)0+0. 学生逐题口答后,师生共同得出: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 例2(教科书的例1) 解:(1)(-3)+(-9)(两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1条计算) =-(3+9)(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 =-12. (2)(-4.7)+3.9(两个加数异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 =-(4.7-3.9)(和取负号,把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 =-0.
7、8 例3(教科书的例2)教师在算出红队的净胜球数后,学生自己算黄队和蓝队的净胜球数 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题以及教科书第23页练习第1与第2题 (1)(-0.9)+(+1.5);(2)(+2.7)+(-3);(3)(-1.1)+(-2.9); 学生书面练习,四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师生。 (四)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本节课你有什么感受?(由学生自己小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