皎然的辩证诗学观研究.pdf

皎然的辩证诗学观研究.pdf

ID:50661778

大小:2.25 MB

页数:74页

时间:2020-03-07

皎然的辩证诗学观研究.pdf_第1页
皎然的辩证诗学观研究.pdf_第2页
皎然的辩证诗学观研究.pdf_第3页
皎然的辩证诗学观研究.pdf_第4页
皎然的辩证诗学观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皎然的辩证诗学观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分类类号I22密级密UDDC硕士学位论文皎然然的辩辩证诗诗学观观研究究学位申请人:汪鹏学科专业:文艺学指导教师:邓新华教授二○一五年五月ADissertationSubmitted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MasterofEducationliteraturetheoryTheStudyofJiaoRan’sDialecticalChinesepoeticTheoryGraduatestudent:WangPengMajor:ChinesePoeticTheorySupervisor

2、:Prof.DengXinhuaChinaThreeGorgesUniversityYiChang,443002,P.R.ChinaMay,2015三峡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I内容摘要中唐诗僧皎然的《诗式》、《诗议》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独特的意义,它不仅是皎然本人连同

3、整个“吴中诗派”诗歌创作的总结,而且也是继《文心雕龙》、《诗品》之后体系最为完备的诗歌理论批评专著,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韩孟诗派”奇峭险怪的创作实践。相对于在此之前的批评著作而言,皎然的诗学主张最鲜明的特点是它具有极强的辩证性。它将魏晋以来文学上对情感的推崇和刘勰所谓的“杼轴献功”的艺术素养圆融地统一了起来,并作为一种言说范式影响到了宋代特别是江西诗派重技法的创作理论,这在他“作用”、“性情”和“取境”三大诗学主张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皎然诗论中的“作用”本是佛教语,“用”与“体”相对。但在他这里,则是强调作诗要讲究苦思、磨练等艺术经营。“作用”得以展开要以

4、作者在学问上的“至”和“深”为前提,“诗有六至”、“诗有四深”阐明平静的诗歌文本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文学常识和创作经验。但这种“至”和“深”又必须不著痕迹地隐身在文本中,即文本在观感上是诗性的。其次,皎然以“五格”论诗,“不用事”被置于第一位,“作用事”居于第二位,“直用事”第三位,“有事无事”第四位,“情格俱下”则放在末尾。表面看,皎然似乎不太重视诗中用事,但他只不过要让诗歌中对“事类”的取舍以作者主体情性为依据,并非笼统反对“作用”本身,“作用”在编织事类时是主要手段,毋宁是作者“才”的集中体现。最后,皎然重视诗歌中由多重“意”复合而成的开阖跌宕的审美空间,

5、但他依旧视“作用”为“措意”的关键——作者措意,虽有声律,不妨作用。一方面,他主张诗歌要有多重“意”,这就需要作者能动地去构思,但另外一方面,他又要求“取境”,并且以“高”、“逸”为标准。皎然以“作用”论诗时整体思路是辩证的,或者说,他把“作用”看作是“才”和“学”相统一的结合点。①作为一位受禅宗影响的僧人,皎然诗论中不可避免地投射着“明心见性”的佛学旨趣,这在他的“性情”论中体现得极为明显。一方面,他强调“诗工创心,②以情为地”,遵循传统的“诗言志”或“诗缘情”的传统。自曹丕提出“诗赋欲丽”后,“情”作为为文的重要标准,刘勰论诗考究“情”和“体”的关系,《

6、文心雕龙·宗经》篇提出“情深而不诡”的艺术情感论。但刘勰的这种“情”更多是受儒家影响①皎然受禅宗的影响学界一般认为是受洪州禅的影响,贾晋华在《皎然年谱》中详细地论述了他接受洪州禅的情况。今存四部丛刊《皎然集》中收录了他和禅宗人士的唱和酬应之作。②王文生在《诗言志考》中专门论述了“诗言志”中“志”和“情”的同一。II的雅“情”。钟嵘则把焦点聚集到“道匹夫之志”的个人性情感上,频繁提到“怨”。另一方面,皎然反对“溺情”,主张“道情”,即与声色等感官欲念对立的出世之情。在理论上,他欣赏由“语多”建构起来的多重意象的诗歌,在创作上,则描写隐逸生活中的“趣”、“闲”,

7、并把诗中仅存的“离情”、“别情”用禅境消弭掉,创作出清新明快的诗性文本。显然,他用辩证的眼光主张诗歌应该“情多语复”。皎然“取境”说成为后世文论中“意境”论的基石。他认为“取境”的先决条件是“势逐情起”,即作者之情一旦兴起就要以全人格状态地投入并将其持续下去。出于创作的需要,作家可以有不同的“兴”,但标志其独特性的“势”却要一致。但他并不放任作家仅仅凭借盲目的主体意志行文,认为要超出常识概念之外去“绎虑于险中,采奇于象外”。如此一来,投射在诗歌的文本中的“境”就表现为“风摆半折,气逸情高”,即在至险至怪处取得的且裹挟着作者主体情志的斑驳零落的片段景象。皎然的

8、整个诗学观是辩证的,它承魏晋作家情感和艺术技巧并重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