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616946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2
《上传资源——国家青师课孟哲老师平面镜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工作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一三中学教师姓名:孟哲《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一、课前准备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第二个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是该主题下的二级主题“声和光”中的部分内容。《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第十四个学生必做实验。平面镜是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的第三节。是学习了光的反射知识后的重要应用,是光现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也是学生第一次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
2、对此并不陌生,也很感兴趣,但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探究。本节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激情引趣,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二是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通过实验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三是平面镜的应用和小结,能运用平面镜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并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归纳、升华。2.学生分析初中是由小学向高中过渡的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也由少年期向青春期过渡,他们的可塑性大,既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最佳时期,又是为今后发展创造条件的重要时期。学生在学习上的独立性逐步增强,但是习惯、兴趣
3、、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要在最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主动去发现、思考、探索、求知。平面镜所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有关这方面的生活体验。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实验探究的能力,并初步掌握了科学的物理研究方法。初学时,学生可能对“虚像”的概念陌生,理解较困难,教学时要加以铺垫,要使学生理解、接受,而不是简单的告诉学生记住。3.设计理念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即“生活教育”: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做合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
4、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才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物理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更好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提高物理基本技能。所以针对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改编,按照学生的心理发展对实验探究进行拓展。首先,密切联系生活,在学生熟悉的自然、生活环境中寻找平面镜,先认识哪些物体可以看做是平面镜;其次,将生活场景在简单的小实验中呈现,带有目的性的感受平面镜中的像,进一步得出像的概念;再次,进行深度研究,学生在刚才感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在实验中不局限于教材,使探究多样化。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
5、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并借助理性探究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上升的理论的高度;最后,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学生在汇报了自己小组的做法后,彼此交换意见,对各组方案的优缺点、结论的合理性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借鉴、成长,学生在实践中产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4.教学资源多媒体、自制平面镜、白纸、刻度尺、物体(两支完全相同)、支架等。5.教学策略利用身边的现象和多媒体技术创设形象、生动的情境。用学生的直观感受突破教学的难点知识。学生通过动脑想、动手做、再思考,在探究活动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二、教学目
6、标依据三维教学目标,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合作完成“平面镜成像”的学习任务,理解虚像的形成及原理,能够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及其应用,体会科学探究过程中蕴含的科学方法。2、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能够利用所提供学习器材自主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成功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3、提高观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从实际问题中找到科学方法的能力。4、通过探究活动,乐于去主动的思考、质疑和讨论,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产生对科学的喜爱和探究的兴趣。三、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四、教学难
7、点虚像概念的建立五、教学过程【引入新课】1、观察像。同学们都照镜子看看。2、认识像。介绍像的概念:你照镜子时,镜子里的那个“你”,就是你的像。【设计意图】有意识地让学生感受像的存在,建立像的概念。【进行新课】1、游戏:照镜子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请两位同学模仿照镜子时的情景,引导学生有目的观察,并提出自己的猜想。2、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围绕学生的猜想,致力于解决以下问题:(1)像成在什么位置?(2)像是放大的、等大的还是缩小的?两个问题学生直接研究起来会很困难,教师需要适当的引导学生有目的分析和讨论。围绕自己的猜想,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可能有以下设想和
8、困惑:(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