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缺陷的分类与特征.ppt

免疫缺陷的分类与特征.ppt

ID:50616600

大小:571.5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20-03-14

免疫缺陷的分类与特征.ppt_第1页
免疫缺陷的分类与特征.ppt_第2页
免疫缺陷的分类与特征.ppt_第3页
免疫缺陷的分类与特征.ppt_第4页
免疫缺陷的分类与特征.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免疫缺陷的分类与特征.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免疫缺陷何印蕾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disorders)一、免疫缺陷的分类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体液免疫缺陷细胞免疫缺陷联合免疫缺陷非特异免疫缺陷(吞噬细胞、补体系统缺陷)营养不良肿瘤感染:HIV、麻疹病毒等其它:免疫抑制治疗、手术、创伤、烧伤、脾切除等。二、免疫缺陷病的一般特征(一)分布(二)临床表现1、感染:最常见、最严重的表现,死亡的主要原因。体液免疫缺陷:易患化脓性细菌感染。细胞免疫缺陷:易患真菌、病毒、原虫等感染。2、恶性肿瘤:肿

2、瘤发生率:T细胞免疫缺陷者>正常人100-300倍(淋巴系统肿瘤和白血病)。3、伴发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SLE、恶性贫血、类风湿关节炎)发生率高于正常人多倍。4、多系统病变: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三、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制(一)免疫缺陷的发生阶段及环节免疫系统在发生发育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导致某个环节受阻,就会发生免疫缺陷。(二)免疫缺陷发生的原因1、遗传基因异常2、中枢免疫器官发育障  碍3、免疫细胞内在缺陷4、免疫细胞间调控异常四、常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一)B细胞缺陷病某种原因使B细胞发育停滞→先天性B细胞缺乏或分化成熟障碍。1、

3、性联低丙球蛋白血症原因:常染色体显/隐性遗传病或胚胎期风疹病毒感染/药物造成的畸变,使B细胞不能分化为分泌IgA的浆细胞。表现:IgA缺陷,IgM和IgG正常。症状:呼、消、泌尿生殖道粘膜感染2、选择性IgA缺陷原因:X染色体长臂多基因缺陷,使Ig的轻链基因重排和表达有缺陷致B细胞不能发育成熟。表现:外周血或淋巴组织中B细胞很少或缺如,无浆细胞,Ig水平很低或测不出,但T细胞基本正常。症状:反复化脓性感染3、选择性IgM缺陷原因:常染色体异常使B细胞不能分化成分泌IgM的浆细胞。可能是缺乏TH辅助,或B细胞对TH的刺激无反应。症状:细菌性脑

4、膜炎。1、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DiGeoge综合征)原因:胸腺发育不良。表现:T细胞缺陷或大量减少。症状:易患病毒、胞内寄生菌和真菌感染。(二)T细胞缺陷病无胸腺的裸鼠是T细胞选择性缺陷的天然动物模型1、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原因:性联隐性遗传或染色体上基因缺陷或突变使造血干细胞分化缺陷。表现:T、B细胞减少。症状:对各种类型感染均易感。(三)T、B细胞联合缺陷病(五)补体缺陷病脑膜炎链球菌感染、淋球菌感染等(四)吞噬细胞缺陷病 慢性肉芽肿、G-6-PD缺乏症、懒白细胞病等四、继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性综合征(AIDS)(acq

5、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一)流行情况1981在USA发现,现已传遍世界各地,感染人数8000万左右。中国感染人数150万左右。广西感染人数10万左右。四、继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AIDS)(一)流行情况(二)传播方式1、性接触:同性恋、双性恋、异性恋:精液、组织液中含HIV,均可传播。2、注射途经:输血、输血制品、注射毒品、使用被HIV污染的注射器等。3、母婴传播:经胎盘、母乳感染率达50%。80-90%病例为性接触和静脉注射毒品者目前无通过偶然的接触传播的证据(三)病因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humanim

6、munodeficiencyvirus,HIV)(四)HIV感染过程:3-6周50%-70%病人有急性单核细胞增多样综合征,高滴度病毒血症。1周-3个月有体液、细胞免疫应答,但HIV仍在淋巴结中持续表达。病人可出现不适、疲劳、发热、皮疹、关节病、淋巴结病、头痛、脑膜脑炎。1、急性HIV综合症:2、潜伏期:无症状,平均10年,但有病毒的复制。其它病毒感染、细胞因子作用诱导HIV的表达。3、临床疾病期:1)条件致病菌感染:卡氏肺囊虫性肺炎、口腔念珠菌感染、带状疱疹等;2)肿瘤:Kaposiˊs肉瘤/Hodgkinˊs淋巴瘤等。3)神经系统症状:

7、短期记忆缺陷。3、临床疾病期:AIDS早期症状:不明原因的长期低热;不明原因的慢性腹泻;不明原因的进行性体重下降;全身淋巴结肿大。病人一般5年内死亡,个别可活10年。(五)AIDS的发病机制1、HIV感染的人细胞1)血细胞:T、B、M、NK、巨核、树突、前髓、干、胸腺上皮细胞。2)神经系统:脑毛细管内皮,星形胶质、少突胶质、脉移丛、成神经、神经节细胞。3)皮肤:朗罕、纤母细胞。4)肠:柱、杯、嗜铬细胞。5)其它:心肌、肾小管、滑膜、枯否、肺纤母细胞。2、HIV进入细胞的机制1)CD4分子:CD4+细胞是HIV攻击的主要靶细胞。2)非CD4

8、分子:进入机制不明。3)LFA—1及其配体:在HIV细胞间传播中起重要作用。4)Fc和补体受体:非中和抗体与病毒结合,经补体受体或Fc受体使HIV植入细胞内。5)表型混合:HIV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