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610800
大小:215.33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7
《从概念出发让材料作文不再偏题——以两则议论文写作材料为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从概念出发:让材料作文不再偏题——以两则议论文写作材料为例薛颖颖(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210002)摘要:审读材料已成为语文高考考查写作能力的重点。针对议论文,写出切合材料立意的文章是衡量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尺度。教师在引导学生审题立意的过程中,应当从概念人手,通过辨析词语来明确概念、把握立意。同时紧扣立意,用概念说理、复式定义的方式来深度论证,从而避免学生在审题、习作过程中偏离题旨。关键词:材料作文议论文偏题明确概念近年来,材料作文成为高考作文的“主流”。然而,相对于命题作文立意的“一目了然”,材料作文的审题
2、给学生增加了门槛——学生必须经过阅读、分析材料的过程,才能提取立意,这其中一旦哪个环节出错,他们就会陷入偏题的境地。仔细研究学生作文,还原学生的思维过程,我发现:学生无法辨识材料中关键词的概念,无法准确定义关键词,是造成学生偏题的重要原因。即使顺利度过了审题关,抓住了关键词,明确了立意,因为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写作在操作层面上依然会“写”偏题。因此,我尝试着以两则材料为例,探索应对材料作文偏题的教学策略。一、呈现材料,列举偏题材料1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
3、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2015年第4期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万方数据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材料2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智者,总是享受着自己的生命,享受着自己的闲暇时间;而那些愚不可耐的人总是害怕空闲,害怕空闲带给自己的无聊,所以总是给自己找些低
4、级趣味的游戏,给自己一点暂时的快感。对于材料1的审题,很多学生从“独特的见解”一词,看到了与众不同,于是大谈个性的重要意义;还有的学生从青蛙敢于质疑想到青蛙善于思考,于是通篇大谈思考的价值进而演化成“学和思”的关系。对于材料2的审题,不少学生将“时间”等同“闲暇”,由“享受闲暇”转而“利用时间”。由空闲时间体会独处、感受宁静,转而提取立意为“享受孤独”“享受宁静”,全文便成了对“孤独”“宁静”的大幅议论。二、还原过程,探究原因面对学生偏题的现象,我试图从提取关键词、找准观点句、把握情感倾向等人手去解决问题。经过训练,学生提取信息
5、和把握内容的能力确实有所提高,可依然有不少学生偏题。由此,我觉得应该进一步了解学生偏题的原因,找到症结所在。在面批作文的过程中,我和几个学生交流审题的思维过程,这让我大受启发。针对材料1,学生告诉我:他们是由“独特的见解”联想到“一鸣惊人”,由“一鸣惊人”又联想到“个性鲜明”,再由“个性鲜明”转而强调人当有“个性”。整个思维过程好似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可是,只要经过仔细探究,就不难发现:从“独特”联想到“一鸣惊人”这一环节就已经出问题了。“独特”针对内容的性质或特征,“一鸣惊人”侧重事物的状态,也是动作发出产生的效果,两者不对等
6、。何况“独特”用来修饰对象,本身蕴含“杰出”的意味,带有感情的褒义色彩。学生的推断过程中由内容到效果,由效果再分析形成的原因,得出“个性”很重要的结论,实际上已经偏离了材料的核心内涵,扩大了立意的外延。只要回头印证就不难发现,独特的见解只是富有个性的表现方式之一,而不等同于个性本身。在这个思维串里,一个概念又被其他概念层层取代,实际上扩大了立意的外延,如果写作层面又只是泛谈“个性”的意义和重要性,文章自然偏离方向,游离于核心题旨之外。同样,学生认为青蛙敢于质疑,这个判断本身不错,但进一步推断,质疑的前提必须思考,于是得出思考是质
7、疑的根源,然后,思考便代替了质疑成为文章的核心主旨。这恰恰说明学生偷换了能体现材料内涵的关键词,混淆了“质疑”和“思考”的概念。三、立足概念,矫正偏题在写作议论文时,学生的语言表述往往缺乏严谨,而平时训练也没有刻意强调概念的定义诠释,再加上个体理解能力的差异,这就给偏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分析原因后,我觉得可以尝试在13常教学中强化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回顾材料2,学生不难发现智者和愚者的区别,即对“闲暇”的态度不同。智者——享受生命、享受闲暇,愚者——害怕空闲、感到无聊。该材料立意相对比较集中,只要透过“闲暇”的窗口,立足智者谈谈如
8、何享受闲暇,或以愚者的无知衬托智者的睿智都是可行的。尽管如此,学生偏题、走题的现象依然不在少数,于是,我在课堂上以材料2为抓手,从学生写作段落出发,试图从明确概念的角度来矫正问题。(一)辨析词语,把握立意师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论证段落,(投影,如图1所示)仔细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