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609792
大小:74.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3-12
《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中考复习文言文精细阅读汇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爱莲说》一、重点词语解释 1、 可爱者甚蕃 蕃: “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2、香远益清 益: 3、亭亭净植 植: 4、陶后鲜有闻 鲜: 。 5、濯清涟而不妖 濯 。妖: 。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 亵: 7、宜乎众矣 宜 8、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 二、特殊句式 1、莲,花之君子者也( ) 三、朗读节奏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四、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
2、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2、全文的中心句是: 。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五、重点语句翻译六、 1、莲之爱,同予者何
3、人?*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6、莲,花之君子者也。。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六、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的莲花比喻,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 3、本文采用了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 (2)
4、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 (思想感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3、本文所用的修辞有:排比、设问、比喻 表达方式有: 表现手法有: 本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用菊正衬莲,用牡丹反衬莲。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分别有感叹句(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作者将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洁身自好(或正直、高洁)品行的追求,对追名逐利世风的厌恶。 5、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
5、,表明他的生活态度。 6、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七、开放性试题 1、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略(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 2、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略 3、作者认为,菊是“花之隐逸者”,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同意与否均可,理由要能支撑观点。《邹忌
6、讽齐王纳谏》本文选自《战国策》或《战国策•齐策一》,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一、通假字 1、孰视之 二、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义: 今义: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义: 今义: 3、明日,徐公来 明日:古义:今义: 4、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古义:) 今义: 5、窥镜而自视 窥:古义:今义: 6、暮寝而思之 寝:古义:今义: 三、词类活用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 2、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 服: 3、私我也 私:形容词用作动词, 4、王之蔽甚矣 蔽。或:(受)蒙蔽 5、闻寡人之耳者 闻:
7、动词的使动用法, 6、吾妻之美我者 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四、重点词语解释 1、而形貌昳丽 昳丽: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 3、旦日: 4、皆以美于徐公 以 5、能谤讥于市朝 谤: 讥: 市朝:五、课文内容理解 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3分) *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 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