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原文和译文).doc

中考文言文复习(原文和译文).doc

ID:50605037

大小:4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20-03-12

中考文言文复习(原文和译文).doc_第1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原文和译文).doc_第2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原文和译文).doc_第3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原文和译文).doc_第4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原文和译文).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复习(原文和译文).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言文复习资料(原文译文)1.论语三则《论语》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常常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可以凭借(这个)当老师了。”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很有害了。”2.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

2、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

3、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有一天)他沿着小溪向前划行,忘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小河两岸(生长),(在)几百步(的范围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而凌乱。渔人非常诧异。又往前走,(他)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看看究竟)。桃林在小河的发源处就到头了,(紧挨着的)就是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仿佛有些光亮。(渔人

4、)就舍弃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里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前面)突然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的,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能听见(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外面的人。老人和小孩都和悦愉快,自得其乐。(那里的人)见了渔人,就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

5、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再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人(给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罢)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也各自请(渔人)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在这里)住了几天,就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原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标记。到了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往,寻找原来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到路。南阳刘子骡,是高尚的名士,听说这件

6、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路访求的人了。3.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是否出名)不在于它的高度,有了神仙就著名。水(是否有灵气)不在于它的深度,有了龙就灵异。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罢了)。苔痕爬上台阶一片碧绿,草色映入帘里一片青色。一起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一起交往的没有没学问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看佛经。没有丝竹等奏乐的声

7、音来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4.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想到没有与我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的

8、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