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doc

感染性心内膜炎.doc

ID:50596391

大小:5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12

感染性心内膜炎.doc_第1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doc_第2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doc_第3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doc_第4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感染性心内膜炎.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八单元 感染性心内膜炎十八、感染性心内膜炎自体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1)常见致病微生物(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相关因素(3)临床表现(4)并发症(5)血培养及超声心动图检查(6)诊断标准(7)治疗措施(8)预防  感染性心内膜炎(IE)系微生物感染心内膜或邻近的大动脉内膜伴赘生物形成。按病程进展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并可分为自体瓣膜、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常见感染部位是心脏瓣膜,也可以发生于腱索、心壁内膜。  一、常见致病微生物  常见致病微生物包括:  1.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各占自体瓣膜心内膜炎

2、病原微生物的65%和25%。  2.急性IE的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由肺炎球菌、淋球菌、A族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  3.亚急性IE患者以草绿色链球菌最常见,其次为D族链球菌(牛链球菌、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其他细菌较少见。  4.真菌、立克次体和衣原体为自体瓣膜心内膜炎少见致病微生物。  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相关因素  1.血流动力学因素  亚急性IE主要发生于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血管病)。最易发生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风湿性心瓣膜病,尤其是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赘

3、生物常见部位为异常血流下游的心内膜,可能与这些部位的压力下降和内膜灌注减少,有利于微生物沉积。高速射流冲击大血管内膜处可致局部损伤,容易引起感染,如二尖瓣反流束面对的左房壁、未闭动脉导管分流束面对的肺动脉壁等处的内皮受损。在压力阶差小、心房颤动、心力衰竭时较少发生。  2.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病变心内膜的内皮受损,其下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暴露,血小板于该处聚集形成血小板微血栓和纤维蛋白沉着,形成结节样无菌性赘生物,称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是细菌定居瓣膜表面的重要因素。  3.暂时性菌血症  各种感染或细菌寄居的

4、皮肤、粘膜创伤常导致暂时性菌血症。循环中细菌如定居于无菌性赘生物上,感染性心内膜炎即可发生。  4.细菌感染无菌性赘生物:感染与否取决于:  (1)发生菌血症的频繁程度和循环中细菌的数量;(2)细菌粘附于血小板微血栓和纤维蛋白的能力。草绿色链球菌从口腔进入血流的机会多,粘附性强,故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首要原因;大肠杆菌粘附性差,虽为常见菌血症,但极少导致心内膜炎。  三、临床表现(重点)  发生菌血症到出现症状的时间长短不一,一般在菌血症后2周以内。  1.发热  亚急性者起病隐匿、有全身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

5、;发热是SIE最常见的症状,常呈原因不明的持续发热一周以上,呈弛张性低热,一般<39℃,午后和晚上较高。急性患者呈现败血症过程。心力衰竭发作常见。  2.心脏杂音  80%~85%有心脏杂音,由基础心脏病和(或)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的瓣膜损害引起。急性者较慢性者更容易出现杂音强度和性质的改变,或出现新的杂音(尤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多见)。  3.周围体征  多为非特异性,已经较少见,可能由微血管炎或微栓塞所致。  (1)瘀点:可出现于任何部位,以锁骨以上皮肤、口腔粘膜及睑结膜多见。  (2)指和趾甲下裂片状出血。 

6、 (3)Roth斑:为视网膜的卵圆形出血斑块,中心呈白色,多见于亚急性感染。  (4)Osler结节:为在指和趾垫出现豌豆大的红紫色痛性结节,亚急性者较常见。  (5)Janeway损害:主要见于急性,在手掌和足底有直径1~4mm的出血红斑。  4.动脉栓塞  动脉栓塞常由赘生物破碎或脱落引起。栓塞可以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如脑、心脏、脾、肾、肠系膜。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及右侧心内膜炎者常见肺循环栓塞。栓塞后可以在局部引起感染或脓肿。  5.感染的非特异性症状  (1)脾肿大见于30%,病程>6周患者。急性者少见。 

7、 (2)贫血,有苍白、无力和多汗,多为轻、中度贫血,亚急性者多见,主要因为感染对骨髓的抑制。  (3)杵状指和趾。  四、并发症  1.心脏  (1)心力衰竭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原因是瓣膜穿孔及腱索断裂导致急性心力衰竭。这是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2)心肌脓肿常见于急性,可以引起传导阻滞。  (3)急性心肌梗死大多由冠状动脉栓塞所致,以主动脉瓣感染者多见。  (4)化脓性心包炎。  (5)心肌炎。  2.细菌性动脉瘤:多见于亚急性者。受累动脉依次为近端主动脉、脑、内脏和四肢。  3.转移性脓肿

8、:急性IE多见,亚急性者少见,常发生于肝、脾、骨骼和神经系统。  4.神经系统  (1)脑栓塞占半数,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最易受累及。  (2)脑细菌性动脉瘤,除非破裂出血,多无症状。  (3)脑出血,由于脑栓塞或细菌性动脉瘤破裂引起。  (4)中毒性脑病,可有脑膜刺激征。  (5)脑脓肿。  (6)化脓性脑膜炎,不常见。后三者主要见于急性IE,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心内膜炎。  5.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