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594967
大小:75.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2
《孩子与恶读后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孩子与恶读后感(一) 文:25班瑶瑶妈妈 上完系统正面管教课程后看的第一本书,认真通读完,说实话感受并不深。仅是学会判断并宽容孩子所谓的恶,然后结合正面管教学习的内容尝试更好地引导孩子,并捕捉孩子所谓恶背后的目的。 之后看了另一本书《超越自卑》,第一遍仍旧晦涩难懂,第二遍突然茅塞顿开,然后读书会前再次翻开《孩子与恶》,于我——有了更深的体会。 书中定义的孩子的恶有些我正在经历,有些还未出现,所谓未雨绸缪,我会假设如果我都在经历,我会如何面对? 恐惧,真切的恐惧。我想这就是书中所说的成人的不安在作祟吧,所以把所谓
2、的善意强加给了孩子,教授或指导孩子,剥夺了孩子自发成长和体验的机会。 何其有幸,我在恰当的时候接触到了这本书,我又格外幸运,能有机会在花生妈妈的读书会中吸收各位优秀的妈妈对本书的诠释,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书中的精彩。在此总结以下几点我的收获,希望我能坚持践行,做最懂孩子的妈妈。 领悟一:关于恶的体验。 我们没有办法杜绝孩子与恶的接触,但我们具有判断力,可以严厉断绝根源恶,而在其他以恶为表现的形式上可以多一些放手,多一点宽容。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体验更好地感知,同时建立起自己的是非观和判断力。 领悟二:孩子到底想要什么?
3、什么是孩子的需求?什么其实是我们自己的需求? 以偷窃为例,有些时候孩子把某个东西据为己有,仅仅是出于想要的欲望,在解决这类事件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仔细捕捉孩子发给我们的信号。 生存是有规则的,围绕规则,会出现人与人相互冲突的机会,但请理解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当孩子的行为与规则相悖时,请只做好自己,用你的行动来诠释规则会比说教或其他更能影响孩子。 另外,不要因为自己的不安而将所有责任都推给孩子。请理解孩子因求生存的本能而撒的一些无伤大雅的小谎;请保护孩子因为成长而想拥有自己的秘密;也请尊重孩子的世界,让他们按
4、照自己的方式,碰撞、切磋,享受自己的角色,寻求界限和平衡。 领悟三:引用花生妈妈的总结——成人不是裁决者,没有权利去评判或定义孩子。 孩子原本没有所谓的善恶观,是成人有时一厢情愿的所谓善念成为孩子向恶的助力。接纳孩子与所谓的恶相处、共存,让孩子在真实中成长,认识这个社会,提升自己的力量,建立自己的人生法则! 也许,这才是作为家长的意义所在。感谢本书,让我成长! 孩子与恶读后感(二) 这么小小薄薄,只有140多页的书,3个小时差不多就能看完,但它却引发我许多许多的思考,写了好几页的读书笔记。书中许多观点与正面管教
5、思想体系不谋而合,"和善与坚定并行"、"改正之前先连接"等等,下意识的就将这些正面管教核心理念标注在了笔记中。 书名《孩子与恶》,乍看还蛮令人震惊的,恶?什么是恶?孩子会有什么恶呢?翻看目录,作者开篇先写了"恶与创造",之后介绍了"恶究竟是什么",随后逐一阐述"偷窃"、"暴力和攻击性"、"谎言、秘密、性"以及"校园内的群体欺凌",最后以一个实际案例介绍了"包围着孩子的恶". 这本书引人思考之处实在太多,难以取舍,索性多花点时间按章节记录。 第一章,恶与创造。 作者采访了日本诸多领域的知名人物,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孩提
6、时代,却得到了一个有趣的结论,这些富有创造力的人物,居然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有些还脱离了学校教育。他们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表现出极大的创造力,但在日常生活中,却表现的有些不合群,不要上学,与自己的妈妈激烈对抗,想偷东西,甚至还有想自杀的情况。在思考恶与创造的关系的时候,作者引用"一切善良都不可能创造,因为善良太缺乏想象力"(P21)还真是与文中的诸多例子相呼应。 本章最后,作者指出,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要要无条件的赞扬"丑恶".毫无疑问,恶带有非常强烈的破坏性,它经常表现出难以预料的两面性,所以必须从头看起,恶究竟
7、是什么? 第二章,恶究竟是什么? 书中,作者引用"恶是存在之否定,或者生命之否定"(p28)。"恶是关系的解体"(p33)。人类为了自己的存续,总要集结为群体,为了维持群体,必定要一定的规约,违反了规约,就是恶。但明知破坏秩序对自己无益,为什么人还是忍不住去做呢?这就让我们不得不考虑一下恶的魅力。作者将恶的二义性总结为"恶与创造",但先不论恶的一般性,对世上某个具体的人,总存在着一种无论如何无法辩解逃脱的根源性的恶。 作者引用了电影《小妇人》中的情节,告诉我们,过了分寸,根源性的恶就有无法挽回的破坏性。在孩提时代,
8、有机会体验一下深度的根源恶,知道它有多么吓人,下定决心再也不敢了,那么才能在关键时刻,守住底线。在面对根源性的恶的时候,家长的处理方法,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个恶的发展方向。大人应该做的是严厉断绝根源恶,同时不断绝与犯错的人的关系。这不就是正面管教中一直强调的"改正之前先连接"吗? 关于根源恶的描述,让我想起了我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