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doc

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doc

ID:50584687

大小:6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12

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doc_第1页
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doc_第2页
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doc_第3页
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doc_第4页
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摘要】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认识过程、思维过程的教学,在数学课堂中必须把数学理论的形成、发展和解题的过程展现给学生,使全体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活化数学知识、拓展思考空间、学会主动学习,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①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②创设问题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③把握数学规律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④讲清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⑤注重抽象问题的形象化,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关键词】数学课堂培养思维能力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认识过程、思维过程的教学,在数学课

2、堂中必须突出思维过程的教学,把数学理论的形成、发展和解题的过程展现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充分的显示思维活动的过程,及时的进行指导使全体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活化数学知识、拓展思考空间、学会主动学习,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1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不可能一下子理解很透彻,只能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加深。许多数学概念的教学,要从概念的建立、理解、深化、应用等各个阶段真正做到再现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不能把定义直接抛给学生,让他们死记硬背。例如,圆的定义,可由实例引入,并由学生自己操作:让学生先把事先准备好的一根细绳的一端固定

3、,把绳拉紧,使另一端旋转一周,在平面上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在这个操作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这个图形形成的关键有两个:①定点;②定长,形成的过程是旋转。形成的条件是在同一平面内。学生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便形成了对圆的感性认识,在记忆中留下了圆的表象。在此基础上,经过分析、归纳、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定点能确定图形的位置,定长能决定图形的大小,旋转能确定图形的形状,动点便构成了点的集合。这时给出:“如图1,在一个平面内,线段0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0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0叫做圆心,线段0A叫做半径。”这样

4、一来,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首先能形成感性认识,然后经过分析并逐渐形成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便能对“圆”产生深刻的认识。这样知识的形成过程暴露给学生,使学生沉浸于对新知识的期盼、探求的情境之中,积极的思维活动得以触发,让学生对数学充满热情,以学习数学为乐趣,在获得知识时有一种惬意的满足感。2创设问题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愤"、“I■非"的境界,让数学知识以情境为载体,赋予生命力,为思维活动提供好的切入口,使学生在情境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从而在思考问题时,以敏锐的感知,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由此思彼”的联想,果断

5、、简捷的解决问题。例如在“可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教学中,引入一个例子:甲、乙两班同学参加“绿化祖国"活动,已知甲班每天比乙班每天多种5棵树,甲班种80棵树与乙班种70棵所用的时间相等,你知道乙班每天种多少棵树吗?(引导学生分析给出答案,答案打在大屏幕上)解:设乙班每天种树x棵,则甲班每天种树(x+5)棵,根据题意得已通过引例引出本节课的两个知识点:分式方程的定义及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这样的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有很好的情境,也很容易列出方程,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而且还提高了课堂效率,这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优化认知结构是

6、非常有益的。再如,“有序数对”的教学中,安排“找朋友”活动,规定自左向右列数依次为第一列、第二列从前往后数依次为第一排、第二排……我要找朋友,请被找到的朋友举手示意(配合课件演示)师:第二列的朋友!(第二列的八名学生举起手来)师:第三排的朋友!生:(第三排的六名学生举起手来)师:像这样只强调一个数据能找到某一个同学的位置吗?生:不能师:那么第二列,第三排的朋友是谁?请站起来示意!(一名学生站起)师:(指该学生)像这样在教室确定一个人确切位置需要几个数据?生:(齐答)两个。师:每确定一个人的位置,我们都要说第几排,第几列,很麻烦,有没有表示位置的简单记法呢?(学

7、生迷惑)师:在数学中像第二列,第三排的位置可以用(2,3)表示这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叫做数对。(课件演示2对应列数,3对应排数;给出“数对”定义:如(2,3)这种由两个数组成表示某一具体位置的形式,我们就称之为数对。)然后再通过一组训练强化数对的应用意识,同时让学生通过(2,4),(4,2)的数字特征和排列特征发现数对的顺序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有序数对”并使学生顺利接受其概念。3把握数学规律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数学里的法则性质、公式、公理、数学思想和方法等都是数学规律,它们来源于数学问题又成为解题的依据和理论基础。这些规律虽然前人已经总结的很好,但要学

8、生真正掌握它,还得退回到具体问题中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