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583640
大小:6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2
《体教结合是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必经之路.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体教结合是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必经之路一、体教结合的现状1、各级青少年业余体校现状这是目前青少年体育训练的主要形式,也是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主要培养基地。据统计,从1992年到1996年的4年中,我国共获得世界冠军361个,其中有90%以上的运动员来自体校;在26届奥运会上我国的16名获金牌的运动员全部来自体校。可见,体校系统在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方面仍起主渠道作用。自90年代以来我国体校数量有所减少。青少年业余体校的发展面临着教练的知识结构、文化素质较低,经费收支困难,场地设施比较落后,运动员生源不足,项目设置不平衡,体教结合开展不力,文化学习与训练的矛盾突出,
2、体校毕业生文化水平偏低,出路狭窄等问题,导致了体校生源的萎缩。2、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现状自1979年实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制以来,此类学校得到了很大发展,至1997年,已有传统项目学校24400余所,输送到体育院系的人数也不断增加。传统项目学校已成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它的建立缓解了参加业余体育训练学生训练与学习的矛盾。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目前命名的学校绝对数偏多,各方面的投入条件有限,对其评估重点不突出,尚缺乏完整、统一的训练大纲,教师的训练水平有待提咼。3、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现状试点校是在传统项目学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传统校的发展
3、和提高,已有试点中学289所。由于时间不长,其培养目标、训练大纲、年龄衔接、评估指标、输送和竞赛体制等都还难以适应培养优秀运动员后备人才的需要。由于试点校有良好的学习和升学条件,吸纳了一批有天赋的体育苗子,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体校的生源。4、试点高校业余训练现状自1987年试办培养高水平运动队试点高校至今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从总体情况看最初的预期目标仍未达到。主要原因在于:教育与竞技的规律不同,高校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适应于竞技体育发展的制度与措施;多数学校经费投入不足,场地设施落后,教练员仍存在难以适应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和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的问题。二、体教结合的
4、必要性1.体教结合是实践“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这一思想落实在学校教育中,就是学校教育要以充分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为己任,以丰富的知识、完整健全人格的培养为目的。从体育来说,就是要通过体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发展,加强体教结合,使体育和教育部门的有限资源得到整合,优势互补,可以使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得到更好的体育教育,使他们的体育专长有较快的发展,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2、体教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5、力为重点。体质是人的重要素质之一,体育根本目的是增强人的体质。体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体教结合将丰富学校体育的内容,扩大学校体育的工作面,促进学校体育的深入开展,使学校形成生机勃勃的体育氛围,对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O3、体教结合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主要依靠体育部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青少年训练模式遇到了许多新挑战,青少年运动员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家长不让有体育天赋的青少年学生从事竞技体育训练,导致优秀体育后备人
6、才来源萎缩,训练质量下降,尖子运动员缺乏。培养和输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既是体育部门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体教结合,既有利于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又能使体育后备人才得到全面发展,真正造就岀高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三、体教结合的对策1>创新组织管理体制。体教结合涉及到体育、教育两个系统,这项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组织领导是关键。体育、教育部门要坚持开创性、坚韧性、操作性的有机统一,要勇于创新,敢于跨越原有体育局、教育局的职能界限,在工作中做到一个声音说话。各有关部门、各学校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推进体教结合各项工作。如优秀运动
7、员就近入学问题:凡在市业余体校在训的运动员,教育部门要尽力安排其就近入学,免收择校费。体育运动学校在每年招收的中专生要统一纳入教育的招生、管理、教学计划中。2、创新人才引进机制。要在自身培养为主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优秀的体育、教育人才。要根据体育项目布局和发展现状,尽快制定更科学、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的人才引进政策。要努力引进优秀体育教练、体育科研、学科带头人等重点人才,力争实现“引进一个人,带动一个项目”。各级各类学校要引进外省、外市优秀体育运动苗子来校学习,使之成为我市未来体育运动的生力军,成为我市教育全面发展中的体育精英。3、创新政策激励机制。要在落实好
8、国家有关激励政策的同时,研究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形成一套完善的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