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杂元素对氧空位形成的影响.ppt

掺杂元素对氧空位形成的影响.ppt

ID:50583054

大小:3.04 MB

页数:18页

时间:2020-03-12

掺杂元素对氧空位形成的影响.ppt_第1页
掺杂元素对氧空位形成的影响.ppt_第2页
掺杂元素对氧空位形成的影响.ppt_第3页
掺杂元素对氧空位形成的影响.ppt_第4页
掺杂元素对氧空位形成的影响.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掺杂元素对氧空位形成的影响.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掺杂元素对CeO2氧空位形成的影响内容1.Cu掺杂的影响2.Pd和Ni掺杂的影响3.总结CeO2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氧化还原性能而广泛地应用于三效催化(TWCs)和SOFCs中。在催化反应过程中,CeO2可依据反应条件的不同来释放活存储氧:在贫氧气氛下释放氧并生成氧空位;在富氧环境下氧空位又能被还原而达到存储氧的目的。该过程涉及到氧空位的形成,因此,提高材料的氧空位形成能力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掺杂对提升氧空位形成能力有非常显著的作用。1.Cu掺杂的影响在Cu掺杂的CeO2中,一个Ce原子被一个Cu原子取代。起初Cu原子位于Ce原子周围的8个氧原子中心,随后Cu原子的位置发

2、生移动,Cu以4配位的形式形成一个近平面结构,与CuO中的情况类似,如图1所示:图1.(a)Cu掺杂CeO2弛豫结构;(b)CuO弛豫结构定义氧空位形成能Evac依如下所示计算:其中,E(cellwithoneOvacancy)为具有一个氧空位时的总能量,E(cellwithtwoOvacancies)为具有两个氧空位时的总能量,E(cellwithoutanOvacancy)为无氧空位时的总能量,E(O2)为气相基态氧分子的总能量。Evac值为正时,表示氧空位的形成需要克服一定的能量。当在Cu的(NN)位引入一个氧空位时,如左图所示,计算所得Evac值为0.98ev,而未掺杂时这个值为3.2

3、8ev,如下表1所示。此时Cu与三个氧原子配位,氧空位周围的三个Ce离子都是以四价形式存在(未掺杂时氧空位周围的四个Ce离子有两个是以三价存在)。图2表1.未掺杂和Cu掺杂CeO2体系的氧空位形成能当在Cu的(NNN)位引入一个氧空位时,所需的能量仅为0.30ev(如表1所示)。此时Cu与4个氧配位,Cu-O键长与CuO晶体中的类似,如图所示。氧空位周围的三个Ce离子也都是以四价形式存在。图2当在Cu的(NNN)位的氧空位的邻位再引入一个氧空位时,如右图所示,计算所得第二个氧空位形成能Evac为2.39ev,同样小于未掺杂时的值(3.28ev)。由此,我们可以把Cu掺杂看做氧空位形成的引发剂。

4、图2(C)计算表明,在(NNN)位引入一个氧空位后,CeO1.97和Ce0.97Cu0.03O1.97弛豫,分别可产生1.40ev和2.79ev的能量,由此可知,Cu掺杂体系与未掺杂体系相比,由于弛豫作用可多产生1.39ev能量,这是由Cu离子半径比Ce半径小引起的。而另外所需的1.59ev(3.28ev-0.30ev-1.39ev所得)则是出自于Cu掺杂所引起的电子结构的改变。当在(NNN)位的氧空位的邻位再引入一个氧空位后,体系弛豫能为1.05ev,比带有一个氧空位的未掺杂体系的弛豫能(1.40ev)小0.35ev。而此时的Evac相对于未掺杂体系形成第一个氧空位的Evac小0.89ev。

5、可将这种现象归咎于掺杂引起的电子结构的改变。由以上可知,在Cu掺杂CeO2体系中,第一个和第二个氧空位的形成能都较未掺杂体系的小。对于第一个氧空位的形成,Cu掺杂CeO2体系其所需的能量低的原因一半是电子效应的贡献,一半是结构弛豫效应的影响。对于第二个氧空位的形成,则完全是电子效应的贡献(由于此时弛豫能比未掺杂体系的还要低)。2.Pd和Ni掺杂的影响向CeO2中掺杂Pd和Ni同样可以提高体系的氧空位形成能力,从而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Pd和Ni掺杂在CeO2表面后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图3.掺杂后CeO2(111)面(a)Pd掺杂;(b)Ni掺杂图4.掺杂后CeO2(110)面(a)Pd掺杂;(b

6、)Ni掺杂在(111)面,Pd取代Ce原子位置,接着结构发生弛豫,Pd与四个氧原子(2个表面氧2个第三层氧)配位。Ni掺杂(111)面,Ni也是与4个氧原子(2个表面氧2个第四层氧)配位,形成近平面结构。在(110)面,Pd断裂与亚表面氧原子之间的键,维持四配位结构;Ni断裂两个与外表面氧原子之间的键,形成一个近平面的四配位结构。同样的,当考察在已经形成一个氧空位后,再引入第二个氧空位时,如下图5所示:图5.带有一个氧空位的CeO2表面:(a)(111);(b)(110)对于两种掺杂剂,最易形成第二个氧空位的位置不是直接与掺杂原子相连的氧原子,如图5所示中的I位。由于将直接与掺杂原子相连的氧原

7、子移去会破坏掺杂原子的近平面配位结构,因此较难。如图5中(111)面的III位和(110)面的II位。这两个位置的氧空位形成能甚至都要比未掺杂表面的大。对于这样的解释,同样可用于上面Cu掺杂时的情况,(NNN)位形成氧空位不破坏Cu的近平面四配位结构,故而交易发生。3.总结由以上几个掺杂体系的例子我们知道,掺杂剂对体系氧空位形成能的影响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化合价补偿;结构弛豫;掺杂原子在体系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