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574307
大小:61.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1
《呜呜祖拉吹响“中国制造”警音 东南网.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呜呜祖拉吹响“中国制造”警音【出录音】“呜呜祖拉”的声音郭奕君:利润太低了,我们两块钱卖出去一只呜呜祖拉,在南非可以卖到54块人民币一个。主持人:听众朋友,录音刚开始时的声音您一定不会陌生,那就是南非世界杯的赛场上,数万观众吹响“呜呜祖拉”时发出的震耳欲聋的响声。据统计,南非赛场上的“呜呜祖拉”90%是由中国出口的,产值在2000万美元左右,但中国加工厂的利润不足5%o而刚刚在录音中抱怨利润太低的人,叫郭奕君。他是浙江一家塑料文具厂的老板,他在2001年根据非洲土著用于驱赶狒狒的乐器仿制出了这种塑料喇叭。对于有着100万个“呜呜祖拉”订单的郭老
2、板来说,利润仅仅不到10万元!中国老板抱怨钱赚得少,那么中国工人能得多少铜板呢?听一听福建社科院麻建敏研究员的分析吧。【出录音】麻建敏:屮国现在已经步入制造业大国的行列,屮国这种物美价廉的产品行销世界,那么价廉呢,在这个背后,这个微薄的利润实际上没办法抵消我们能源损耗、环境的污染,也不能弥补我们农民工情感的这种损失。我们举个例子来说吧,比如说南非世界杯出名的呜呜祖拉,我们知道,生产一个呜呜祖拉,我们农民工兄弟只能赚到1个美分的工钱,所有这些微薄利润不足以弥补我们环境污染、我们能源损耗以及我们农民工兄弟付出的劳动,我们现在这些微薄利润实在很不划算
3、,所以这种低附加值企业存在,中国做的都是赔本生意。主持人:这不是人家吃肉我啃骨,人家吃米我咽糠吗?尽管万里之外的南非赛场上的“呜呜祖拉”绝大部分是“中国制造”,尽管有人戏称中国的“呜呜祖拉”上演了一出世界杯的商业神话,但中国的制造商和产业工人分得的利润少得可怜都是不争的事实。难怪经济学家马光远在他7月1号的博客中感慨地说,中国企业在这次“呜呜祖拉”的商业神话中得到的只是一个屈辱性的利润。为什么中国企业不能分得更多的利润?据我们了解,“呜呜祖拉”根本就是中国玩具商自主开发的产品。这东西很简单,三个塑料管串在一起,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没什么科技含量,
4、生产它本应得到更高的利润回报才对,那么这其中的问题又出在哪里呢?还是浙江老板鄒奕君道出了其中的一个原因:【出录音】郭奕君:当吋我们也没有申请品牌,也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去保护,假如有一项的话我们就不是今天这个利润了,假如出厂价提高一块人民币的话,那我们今天就赚了100万这样子了。主持人:郭老板一语道出了品牌问题。看来,问题之一就出在知识产权方面。经济学家郎咸平的“6+1”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这样一种经济现象:缺乏专利,又没什么技术门槛的产品只能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只能拿到“1”,而产业链高端的“6”,如批发经营、终端销售则牢牢被国外资本占据。而“呜呜
5、祖拉”恰好就是属于那种低门槛的产品。我省的万利达集团有限公司,早期也只是一个简单的代工工厂,而现在却已经成了一家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他们的海外事业部美洲区副总林毓倩女士讲到知识产权就很有体会:【出录音】林毓保没有知识产权的产殆,老外是不会让你发言的。因为很多产品都是他们拿样品过来,让我们按照样品给他生产,贴他们的牌子,那么这个价格定位,他说多少就是多少。如果说这个知识产权是我们自己的,那么研发费的多少、加工成本费的多少、还有对外销售的价格就是由我们来定。所以我觉得转型的另外一个核心是,一定要从最简单的作坊式生产企业,转变成具有销售能力的生产企
6、业。主持人:这只能说明,“呜呜祖拉”在世界杯上的表现其实是中国制造历来积弊的一个缩影。它那127分贝的噪声,对于传统的中国制造而言,是一种警音。近年来,受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环保运营成本增大、外贸摩擦日益增多等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企业家们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以“呜呜祖拉”产品为特征,中国制造低端产业已经走到尽头,中国制造向着中国创造的转型已经成为中国企业、中国政府的光荣使命。作为政府部门在这场转型中理应扮演重要的角色。福建省经贸委张金铸副主任是这样考虑的:【出录音】张金铸:我想就这个问题,在政府层面,可能主要还是从两个方
7、面来考虑帮助企业解决这个问题。第一个呢,金业口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建设的问题对我们来说可能还是当务之急。把企业需求和高校科研机构成果结合起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把科研研究开发屮心要设立到企业,那么这样可以把科技和市场结合在一起,你开发什么东西就是市场需要的东西。第二方面呢,绝大部分还是屮小企业比较多,我们要建立些平台。那么这儿年呢我们福建省成立了行业性的技术开发基地,和当于一个研究开发的洼地,然后为屮小企业服务。这两方面如果都做好了,才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主持人:“呜呜祖拉”被视为世界杯赛场上的最强音,但是对于中国低端制造业来说,不
8、啻为最振聋发联的警音。它再次警告,低成本、低价格曾经是中国低端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杀手铜”优势已经逐渐丧失。处在中国制造最原始阶段的代工工厂,只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