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544466
大小:19.73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0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和基本特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基本精神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些思想观念和训诫长期受到人们的尊崇,成为行为活动的指导原则,感染熏陶了大多数人民,为他们所认同、所接受,具有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这就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由于中国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表现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含着诸多要素的思想体系。除了一致认同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人本主义精神、天人合一的精神、礼治精神外,还有以下几种:一、厚德载物的精神“厚德载物”出自《易传·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以大地厚实和顺的气势,要求人们增厚美德,
2、容载万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来源于《周易》的两句话。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当像大地那样宽广厚实,像大地那样载育万物和生长万物。一个人,在做人与处世时,要心胸开阔,立志高远,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二、天下兴亡,匹夫
3、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在顾炎武得《日知录·正始》中提出的概念,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意为国家之事的兴亡,保护国家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历史的长河中,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直接联系起来的英雄,数不胜数。战国时期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宋代的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明代的爱国将领戚继光,焚烧鸦片的将领林则徐,他们忠于国家,不怕牺牲。这正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神的集中体现。三、和而不同出自《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
4、人同而不和。”指在为人处世方面,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拒绝苟同,在相互争论辩解中达成共识。“以和为贵”是中国人时时刻刻记在心中的为人处世的观念,但不是一位的去追求和,而应是“和而不同”。上世纪20年代北大校长蔡元培,就是以“和而不同”治校的大师,他对各种学术流派兼收并蓄,各扬所长,形成北大“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君子和而不同。我和你的关系很好,很敬重你的人品,但是,这不代表我就一定要同意你的政治主张。我反对你执政的理念,方法和手段,并不意味着对你个人道德品质的否定。待人做事有原则有分寸有底线,这才是君子。四、实用主义主要体现为一种重
5、现世、重实践、 重事实、重功效的思想方法和价值取向。实践理性对中国文化精神和民 族精神的影响至为深远,在实践中也带来了双重效应,但积极效应占主 导地位。哲学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历史是为了鉴戒垂训,察古知今,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诗歌是为了“言志”,兴观群怨,绘画是“助名教而翼群伦”,音乐是“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除了重伦理、道德至上,重和谐与融合,重实际、追求稳定,重理性与人文教养外,还有以下几种:一、延续性、凝聚力与包容性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种文化形态,其中包括四
6、大文明古国的文化,即中国古代文化、古印度文化、古巴比伦文化、古埃及文化。但在这些文化形态中只有一种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一、包容性在中国的悠久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吸收了历朝历代的的优秀文化,对于外族文化,并没有一味的摒弃,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因为这样,中国文化才能经久不衰,延续不断。二、凝聚性凝聚性主要表现为人们的群体归属感。这种群体归属感正是由中国传统文化而来,也由中国传统文化传递,这就是文化凝聚力。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唤起广大海外同胞的爱国心,促进国家的统一,这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
7、目的之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汇集而成的一种具有民族性的文化,是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的总和。作为中华儿女,有义务继承和弘扬,将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