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在小细胞肺癌中临床意义.doc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在小细胞肺癌中临床意义.doc

ID:50524516

大小:6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0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在小细胞肺癌中临床意义.doc_第1页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在小细胞肺癌中临床意义.doc_第2页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在小细胞肺癌中临床意义.doc_第3页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在小细胞肺癌中临床意义.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在小细胞肺癌中临床意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在小细胞肺癌中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诊疗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4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局限期与广泛期血清VEGF含量的变化,并同时测定正常对照组48例血清VEGF的含量。结果: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VEGF浓度较健康对照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广泛期血清VEGF浓度高于局限期(p0.05表明血清VEGF浓度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小细胞肺癌患者无显著差异,提示淋巴结是否有转移可能对血清VEGF

2、浓度无影响。结果见表2.2.3病理分期与血清VEGF浓度的关系我们将小细胞肺癌分为局限期及广泛期。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VEGF浓度为126.087±18.751ng/ml,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VEGF浓度为145.548±30.928ng/ml,p<0.05,表明不同分期的血清VE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血清VEGF水平与小细胞肺癌分期有关,广泛期血清VEGF浓度高于局限期。见表3.3结论小细胞肺癌癌细胞生长速度快,侵袭力强,易出现脑、肝、骨、肾上腺等脏器转移,预后差。小细胞肺癌如此高的转移播散能力也许是由于肿瘤丰

3、富的血管生长⑵,其中VEGF在其血管生长的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VEGF是一种功能强大且能产生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包括有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及胎盘生长因子,它们广泛存在于人体内的组织中,参与机体生理调节,并在炎症及伤愈合、特别是肿瘤血管生成中有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细胞上存在着与VEGF高度特异结合的受体,正常情况下这些受体表达水平很低,大多数组织中难以检测。在病理条件下如炎症、缺血缺氧及肿瘤等可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高度异常表达,况且在许多肿瘤患者血液中能够检测到VE

4、GF含量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3]o本实验在对40例SCLC患者的研究中发现:患者血清VEGF浓度与健康人存在明显差异,SCLC患者血清VEGF的浓度较健康人显著升高,提示VEGF可能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其可能机制有:①VEGF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显著地促增殖作用,诱导内皮细胞形成血管。②参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发展促肿瘤血管再生。③使肿瘤组织各种蛋白酶及原酶分泌增加,不仅满足血管发生对基质降解的要求,而且也有助于瘤细胞组织的脱落,从而加速肿瘤细胞的转移过程VEGF是一种选择性促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原,它能增加血管通透能力,促进内皮细胞增

5、殖、分裂,促进新的血管生成,同时可引起细胞外基质改变而有利于肿瘤细胞在合适的微环境形成新的转移灶[4・5],是目前发现的最重要的血管形成促进剂之一,对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重要影响。本研究结果证明血清VEGF含量与肿瘤分期有关,局限期血清VEGF含量低于广泛期,有统计学意义。但试验中我们检测的4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血清VEGF浓度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影响血清VEGF的因素较多和病例数较少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VEGF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含量作为小细胞肺癌肿瘤标志物的辅助实验。小

6、细胞肺癌患者广泛期血清VEGF浓度高于局限期患者,提示血清VEGF浓度可作为分期的辅助指标。参考文献:口]吴胤瑛,李恩孝.VEGF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05,13(5)[2]LucchiM,MussiA,FontaniniG,etal.Smallcelllungcancinoma(SCLC):theangiogenicphenomenon.EurJCardiothoracSurg,2002,21:1105-1110[3]SongWX,BlanXW,JiangXf,etal.ExpressionofVEG

7、F,EphB4andEphrinB2inhumangastriccancerandtherelationshiptotumorangogenesis[J].JournalofchinaNewMedicine,2004,3(8):13-15.Chinese[4]MingqingS,SreemathyR,SumathiR,etal.Angiogenicroleforglycode-linintumorigenesis[J]・MedicalSciences,2001,98(16):9265・9270.[2]王鹰,李苏宜.抗肿瘤血管生成

8、分子靶向治疗临床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6(6):476-48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