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基地人才集聚效应评价.doc

我国制造业基地人才集聚效应评价.doc

ID:50520961

大小:8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10

我国制造业基地人才集聚效应评价.doc_第1页
我国制造业基地人才集聚效应评价.doc_第2页
我国制造业基地人才集聚效应评价.doc_第3页
我国制造业基地人才集聚效应评价.doc_第4页
我国制造业基地人才集聚效应评价.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制造业基地人才集聚效应评价.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我国制造业基地人才集聚效应评价——基于三大制造业基地的比较分析张同全/王乐杰【内容提要】本文建立了制造业基地人才集聚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三角、珠三角和胶东半岛三大制造业基地齐市的人才集聚效应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各市人才集聚效应存在明显差异,苏州、广州、青岛、南京、杭州、无锡等市人才集聚效应较强。【关键词】制造业基地/人才集聚效应/屮图分类号:C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9753(2009)11-0064-08半今的吋代是一个以经济知识化和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吋代。

2、知识已开始取代土地、劳动力、奖金等物质资本成为企业发展的驱动力,在工业时代扮演了极其重要角色的物质资木已逐步退居二线[1](金水英,2008)o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屮的主导产业,人才作为知识和技术的载体,在制造业的发展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决定着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①。制造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人才的集聚。人才集聚是人才流动过程屮的一种特殊行为,它是指人才受某种因索影响,从各个不同的区域流向某一特定区域的过程[2](朱杏珍,2002)o人才集聚不仅是某一特定区域内人才在数量上的增加,更重要的是“随着

3、人才的流动,大量同类型或相关人才按照一定的联系,在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所形成的类聚现象”[3](牛冲槐,2006)o人才集聚的高级阶段是产生人才集聚效应,即相关人才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集聚在一起,其作用超过各自独立工作效果的总和,产生1+1>2效应。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在研究产业集聚的演化吋,或多或少地指出了人才集聚的成因,也有的学者对区域人才吸引力进行了定量研究[4-6],但对我国制造业人才集聚效应的评价研究却很少见。建立相应的模型,分析、评价我国制造业基地人才集聚效应,可以让我们了解人才集聚的效率和效果,并

4、找出影响人才集聚效应有效发挥的障碍。这对于政府部门制定合理的人才策略,以推动制造业人才集聚、发挥人才集聚效应,促进我国制造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一、文献综述我国制造业基地的崛起实际上是产业集聚的一种形式。所谓产业集聚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屮的公司或机构的集合。它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7]。最早系统研究产业集聚现象的经济学家是马歇尔[8],他指出地方性工业因不断地对技能提供市场而得到很大的利益;一个地区的特定产业如果具有较大的

5、规模,可以保护工人免受经济不确定性和需求震动的影响,失业工人不需要再到其他地方找工作,也不会丢失他们的特殊技能。这种双赢关系的存在使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密不可分。美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了个人与环境关系的公式B=f(p,e),式屮B指个人绩效,P指个人能力和条件,e指所处的环境,认为一个人所创造的绩效,不仅与其能力和素质有关,还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关,个人对环境往往无能为力,改变的办法就是流动到更适宜的环境小。如果某一地区能为所需人才提供适宜的环境,则会吸引人才流人形成人才集聚[9]。另一位美国学者卡兹提出了著名

6、的卡兹曲线,该曲线表明,在一•起工作的科研人员,在一年半到五年这个期间里,信息沟通水平最高,获得的成果也最多。而在不到一年半或超过五年的时间段,成员信息沟通水平不高,获得成果也不多。这是因为相处不到一年半,尚不熟悉,难敞开心扉;血相处超过五年,己成为老相识,相互失去了新鲜感,可供交流的信息减少[10]o因此,通过人才流动对组织进行改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我国上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关注产业集聚的研究,血对于人才集聚的研究则起步更晚。综观现有的文献,关于人才集聚效应的研究人体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从理论

7、上对人才集聚效应的定性分析,如朱杏珍(2002)[2]在分析了人才集聚的意义和影响因素后提出了人才集聚机制的构建措施;罗永泰(2004)[11]、牛冲槐(2006)[12]对人才集聚效应的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人才集聚效应有学习与创新效应、马太效应、品牌效应、激励效应、规模效应等多种表现;王建强(2005)提出了包括六个部分的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13];张同全(2008)提出了包含十个方面的人才集聚效应评价指标体系[14]。二是对人才集聚环境条件的实证研究,如张西奎(2007)[4]、牛冲槐(2007

8、a)[5]>宋鸿(2006)[6]等学者选取经济水平、基础设施、生活水平、生活环境等方面的指标,用定量的方法评价了我国各省市人才吸引力,表明我国各省市的人才吸引力有较大差距,由东向西依次减弱,由南向北高低相间。三是运用定量的方法对人才集聚效应的特征进行研究,田凌晖(2007)[15]用人才集聚指数法研究了5所高校的人才集聚绩效,其屮人才集聚指数二人才流入指数/人才流岀指数。牛冲槐(2007b)[5]用复合DEA对区域科技型人才集聚效应支持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