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于公路一坡多线滑坡稳定性评价和防治技术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公路一坡多线滑坡稳定性评价和防治技术探讨关于公路一坡多线滑坡稳定性评价和防治技术探讨[摘耍]通过贵州某二级公路的改建工程因克服高差而设置三线同坡路基的线路展布方式在施工过程屮造成滑坡的案例,探讨该类滑坡评价和治理方案布置设计重耍性及治理效果。[关键词]三线同坡路基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案布置设计[中图分类号]U216.41+9[文献码]B[文章编号11000-405X(2014)-1-197-2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网密度逐渐加大,对公路可选走廊带越来越小,特别对于西部山区地形复杂,落差变化极大的自然条件下
2、,地形对公路建设起到极大的限制,而对于地方一般公路一•级及以下等级的公路建设而言,为克服地形高斧很多路段不得不在同一斜坡体上以回头弯的形式进行线路的展布,这种线路展布方式对于地质条件复杂、表层覆盖土层或强风化层厚度大软质岩分布区,往往会施工中造成滑坡,此类滑坡影响范围大,对上下路段治理存在连带关系,治理难度和投资大,因此该类滑坡处理方案布置设计对于投资和处治效果起到至关重耍的作用,下面以贵州某二级公路的改建工程因克服高差而设置三线同坡路基的线路展布方式在施工过程中造成滑坡的案例,探讨该类滑坡评价和治理方案布
3、置设计重耍性及治理效果,起到经验总结作用。1工程概况贵州某已施工完成并营运的二级公路K68+300〜K70+660滑坡为第四合同段一坡三线爬坡路段。由于路基开挖段多为土层,开挖使原始坡体平衡遭受破坏,引起边坡土体蠕滑变形,地表产生拉裂,坡体上出现多处裂缝,开挖切坡段发生滑塌破坏。表层覆土为第四系含碎石粘土,下伏基岩为志留系龙马溪泥灰岩与灰岩不等厚互层,中风化层层间夹5~15mm泥膜,强风化层中夹泥化夹层,局部发育小褶皱,岩体挤压变形,节理裂隙发育,岩体上部破碎至较破碎。滑坡场区地震基本烈度VI度,地震动峰值
4、加速度0.05go场区岩土构成为上覆第四系(Qel+dl)含碎石粘土和下伏志留系龙马溪组(SILm)泥灰岩、灰岩不等厚互层。降水影响极大,地表水总体上不大。场区内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及基岩裂隙水两类。2滑坡特征滑坡位于一坡三线段,因路基开挖使原有坡体失去平衡,且岩土接触带上为一层起控制作用的灰绿色、棕色及褐黄色含碎石粘土,下伏岩层为泥灰岩、灰岩互层的弱透水层这一水文地质条件,施丁•期间为雨季,从而在岩土接触面上形成表层潜水水位,含碎石粘土受地下水的作用而软化,在开挖失去原有平衡等综合作用下而导致滑坡
5、,属工程滑坡,根据现滑坡特征将该划破段分为I区、II区、III区,I区主滑坡方向84°,II区主滑坡方向73°,III区主滑坡方向65。,如图一所示。滑坡I区下部未见明显的拉张裂缝,即第一路基段在该区仅在开挖面附近有滑塌变形,第二、第三路基段路基开挖较大,两路基间形成拉裂缝并伴有滑塌现象,裂缝长8〜30m,宽1〜3cm,施工停止后未见明显拉张扩大滑坡中上部伴生剪切、拉长裂缝。滑坡体物质成份主要为含碎石粘土,碎石含量一般5〜40%,局部约45%,粒径5〜150cm,笫三路基段上部在该区明显滑动,厚度较大,厚度
6、3.60-7.70m,滑带土为绿灰色、褐黄色或棕色含碎石粘土,碎石含量低,含量5%〜10%,含水量大,基本为饱和状态。滑坡II区为最严重滑坡带,滑坡张拉明显范围位于该区滑坡的中下部,即该段线路回头弯三线并坡的笫三路基段以下部分,张拉裂隙发育,裂缝长21〜39m,宽1〜50cm,可见深度0.3m~1.5m,施工停止后未见特明显的拉张变形趋势,滑坡伴生剪切、拉长裂缝。滑坡体物质成份主要为含碎石粘土,碎石含量一般5〜40%,局部约45%,粒径5〜150cm,局部夹块石,厚度3.10〜11.20m;滑带土为绿灰色、
7、褐黄色或棕色含碎石粘土,碎石含量低,含量5%〜10%,含水量大,基本为饱和状态。滑坡III区为该滑坡的较严重滑坡带,滑坡张拉明显范围位于该区滑坡的中部,即第二、第三路基段之间,张拉裂隙发育,裂缝长7〜20m,宽1〜10cm,部分裂缝可见深度1.0m~1.5m,施工停止后未见特明显的拉张变形趋势,滑坡伴牛:剪切、拉长裂缝。滑坡体物质成份主要为含碎石粘土,碎石含量一般5〜40%,局部约45%,粒径5〜150cm,局部夹块石,厚度3.00~7.50m;滑带土为绿灰色、褐黄色或棕色含碎石粘土,碎石含量低,含量5%〜
8、10%,甚至绿灰色层不含碎石,含水量大,为饱和状态。3滑坡稳定性评价(1)计算参数取值。根据土工试验报告、各区主滑断面反算分析验证,结合各滑坡段工程水文地质特征及工程经验,结合岩土体实际结构特征,综合给出滑坡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2)滑坡稳定性计算。由于场地有动水存在,即泥灰岩与灰岩构成相对弱透水层,大气降水及居民生活用水沿表层松散土体孔隙下渗,在岩土接触面形成季节性变动水位,因此按最不利考虑即为饱水状态,故滑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