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506764
大小:46.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3-10
《专题八文言文实词.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理解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二.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和实词相比,虚词的数量要少得多,但掌握起来更困难。因为虚词的用法更灵活,使用频率更高,变化也更大。 从题型来说,只是要求比较判断不同句子中相同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异同,并不要求指明其意义和用法,近两年又都是在作比较的一组句子中,一个是语段中的句子,一个教材课文中的句子,这就降低了难度。三.学习
2、文言虚词的方法主要有三点 1.积累归纳,比较异同 积累文言虚词应当是通过阅读时间,结合典型句子,日积月累,以达丰富。倘能将18个文言虚词常见的意义和用法归纳整理出来做集中比较识记,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借助语境作合理推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紧密相关的,用法(常表现为词性)不同,其意义必不相同。如“而”,在“而翁长铨”,代词,译作“你的”;“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连词,译作“如果,假如”;在“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而已”构成复音虚词,相当于“罢了”。3.注意一些特殊现象 ①兼词现象。在文言文中的兼词,即一个字相当于两个词,如“诸”,在
3、“献诸抚军”相当于“之于”两个词。常见的兼词还有“焉”(“于之”、“于此”等)、盍(“何不”)等。 ②连用现象。虚词的连用,是指在同一个地方,连续使用虚词以加强语气。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三个连用,重点落在‘矣’,表示已然语气)。③凝固现象。有些文言虚词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习惯性形式被固定下来,表示特定的意义。如“如(奈、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岱宗夫如何”、“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而】 (一)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而且”。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4、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明智而爱人,宽厚而忠信,尊贤而重士。(《过秦论》)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5.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
5、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二)代词,通“尔”,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6、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2.【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①儿寒
7、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②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 ③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②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①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②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 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 ②长铗归来乎!出无
8、车(《冯谖客孟尝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