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古诗词文言文测试.doc

初三语文古诗词文言文测试.doc

ID:50473806

大小:37.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9

初三语文古诗词文言文测试.doc_第1页
初三语文古诗词文言文测试.doc_第2页
初三语文古诗词文言文测试.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古诗词文言文测试.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三语文古诗词文言文测试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对《凉州词》(王之涣)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凉州词》写的是边塞将士的生活,描绘边地的生活环境,反映戍边将士的复杂感情,是宋代边塞诗的名篇之一。B、第三句中的“怨杨柳”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吹奏哀怨的《折杨柳》曲,另一层意思是说,因为与家人离别而怨恨的戌卒抱怨边塞杨柳不青,连折柳寄情的愿望也难以表达。C、“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喻指朝廷对戍边将士不关心,恩泽不能到达边塞D、这首诗格调雄奇,语句流畅,虽抒哀怨之情,但悲中有壮,不失慷慨、豪放的风格。2、选出对《渔歌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渔歌子’是

2、题目,这首词的语言通俗流畅,清新自然,具有民歌风味。B、“鳜鱼肥”表明这是垂钓的大好季节,“青箬笠,绿蓑衣”标示了渔父的身份。C、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的自然景物,刻画了一位怡然自得的垂钓渔翁。D、这首词托物言志,借渔翁的生活表达自己摆脱官场羁绊后,热爱自然,追求闲适生活的情趣。3、对《敕勒歌》(北朝民歌)赏析有误的是()A、这是一首北朝时敕勒族的民歌,描绘出我国北方草原的奇特风光,全文意境清丽。B、敕勒川是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川意为平川、平原。C、末句中“见”同“现”,呈现露出来,“见”字突出了北方草原的草长势茂盛。D、“穹庐”、“四野”、“苍苍”、“茫茫”等词语勾勒出草原的辽

3、阔苍茫,也反映了游牧民族的生活环境。4、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是()A、首联叙将别之时,气势宏伟,已寓伤别之意,为下文抒情奠定基础。B、颔联意似悲而旷达之胸襟可见,以此慰勉友人。C、颈联的意思是只要海内有知音,则虽各处天涯,亦如同比邻一般。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D、尾联系由前三层逼出——既是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比邻,则自当于别时不效儿女之态。以此作结,恰当好处。二、 把诗人与相对应的诗题、诗句连线表示。李白     《赋得古原草送别》  风吹草低见牛羊王之涣    《凉州词》      遥看瀑布挂前川贺知章    《望庐山瀑布》     一片孤城万仞北朝

4、民歌   《敕勒歌》      万条垂下绿丝绦杜甫     《望岳》     齐鲁青未了白居易     《咏柳》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三:填写诗句1、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古诗《    》中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2、来到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了朵朵美丽的水花。望着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

5、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望岳》中表达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情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子曰:“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这句话翻译为:6、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高适《别董大》)7、现在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8、天苍苍,野茫茫,

6、(        )。9、青箬笠,绿蓑衣,(          )。10、(  )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11、晓看红湿处,花重(   )。12、(   )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3、(          ),后不见来者。14、野火烧不尽,()。 1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香远益清,(),()。16、等闲识得东风面,(      )。 17、(       ), 独怆然而涕下。18、齐之临淄三百闾,(),(),()而在,何为无人?四、文学常识填空。(1)诗仙(  ),字(  ),号(   )。(2)诗圣( ),字( ),其诗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

7、(   )。(3)白居易,字乐天,号(   ),其诗语言通俗,老妪能解。(4)《论语》是()散文,主要记录()的言行,相传是他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做。共()篇。(5)《为学》选自《________》,原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代四川人。本文通过贫富二僧去南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6)从“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与“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两句话中得出一个典故: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