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文化辩证思维.docx

论中国文化辩证思维.docx

ID:50470207

大小:36.15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9

论中国文化辩证思维.docx_第1页
论中国文化辩证思维.docx_第2页
论中国文化辩证思维.docx_第3页
论中国文化辩证思维.docx_第4页
论中国文化辩证思维.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中国文化辩证思维.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中国文化辩证思维摘要:文化孕育思维。从思维发展史的角度看,无论是中国,还是希腊,辩证思维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在自觉不自觉地用朴素的辩证思维来认识世界摘自课文《中国文化概论》;而在中国的古代,《易经》,老子,孔子和中国佛教也都有深刻的辩证思维,并与中国文化紧密相联。关键字:中国古代辩证思维对立统一老子一、什么是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指以变化发展视角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通常被认为是与逻辑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在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

2、亦真亦假”而无碍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摘自百度百科其实辩证思维并不是很玄乎的学问,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古希腊注明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人不可能同时踏入两条河流”,这句话曾出现在我们高中的政治书里,我现在仍有印象。他觉得万事万物都在随时随地的变化,此时的河流不是彼时的河流。一开始觉得这句话莫名其妙,但后来上了课才理解他的思想。在古代中国,“五行之说”非常流行,认为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有五行产生了万物。另外,老子提出了“气”的概念,他觉得气是万物之源。后代的宋明理学则大大发展了中国的辩证思维,提出万物在永恒地变化,渐变到一定的阶段会引

3、起显著的变化类似与量变和质变。“船山先生”王夫之则提出来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性,显示出中国古代哲学的领先水平。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大思想系统:一是以《周易》(包括《易经》)为代表的儒家辩证法系统,二是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辩证法系统,三是以中国佛学为代表的佛家辩证法系统。马英.浅论佛教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8它们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儒家的辩证法尚“动”,道家的辩证法主“静”,这两者的思想属于中国固有的文化。而中国的佛教则不同于儒道两家的文化。它是由印度传入,是印度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互相融合的产物,它所含的辩证法思想相

4、比儒、道家两者又有自己的特点。自古以来,人们对辩证思维从未停止研究,取得的成果也非常丰硕。二、辩证思维对中医的影响中医作为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承载着中国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并深受辨证思维的影响。中医认为人体内的阴阳在不断变化,在一定的限度内使人保持健康,类似“中庸”。但若受外界影响,便会出现阴阳失调,即生病了。中医的体系内有“寒热”、“气血”、“阴阳”、“正邪”等概念,体现着对立统一性,都是辩证法的体现。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不管自然科学家们采取什么态度,他们总还是在哲学的支配之下。”

5、《周易》的“位”、“时”、“中”是阴阳对立统一的辨证法对中医学的生理、养生、防治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易学认为阴阳的运动发展变化除了与地点位置、时间有关以外,还要受限度限制。阴阳的运动变化即是时间、地点、限度限制动态的综合过程。中医的“三因制宜”治疗原则就是受易学这一思想启发而确立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周易》内涵深邃,蕴含着丰富的哲辩原理,而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医学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也积淀丰厚。所以,我们要把他们相互融合,要从这些经典中学习古人思考问题的方式,理解古人发展中医的思维方法。因此,加强思维方法的学习在中医教育界基本达成了共识。如

6、李瑞等认为“在学习经典著作时,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古人综合性辩证思维方法”。因此在现代社会加强经典著作的学习,掌握古人辩证思维的路线,是现代中医提高理论和临证水平的必由之路。从《周易》辩证思维论中医发展孙爱云刘兰《中医学报》2010年9月第5期2第25卷总第150期中医的研究方法的优点在于用整体、系统的角度研究问题,中西医的差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就像唯物论和辩证法和结合,必将会对医药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三、辩证思维对传统艺术的影响传统文学中多用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等写法,中国画更是讲究神似,主宾和意境,建筑则追求对称和中心,如故宫,

7、讲究“天圆地方”,如天坛。其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对立统一的基本范畴,如虚实、藏露、明暗、黑白、形神、画中的宾与主等。虚实指文学中实写的可以有现实中的景物、事件;而虚写的可以有想象中的景物,或者是作者、人物的情志、理想,或者是哲理诗中的抽象本体。绘画中则有“虚白”观念以及“画愈简,意愈足”的观念,“虚白”主要是指画面上的空白,以衬托画中主体,后者则是针对画中已有意象来强调“画外之意”,都在于使观者有无限的遐想空间、思考空间。藏露:例如诗词中的托物言志、托古讽今手法也可以看做是藏露手法。如“深山藏古寺”。明暗:画中有明暗对比,文学评论中也有明暗线索的说法

8、。黑白:中国国画讲究“知白守黑”、“计白当黑”,尤其是水墨画,只是黑白两种颜色便能表现出各种特色。山水画的水与天往往不着颜色,清代画家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