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467478
大小:8.94 MB
页数:79页
时间:2020-03-14
《过敏性疾病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变态反应Cytotoxichypersensitivity1Ⅱ型超敏反应(细胞溶解型或细胞毒型超敏反应)23常见的I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症Graves病重症肌无力链球菌感染肾小球肾炎肺出血—肾炎综合症4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5由于产生了抗自身红细胞的抗体,而使自身红细胞破坏产生的溶血。是溶血性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当人的免疫监视功能异常和红细胞的抗原性发生变化或外来感染如支原体与红细胞有相同的抗原性时,则会产生自身抗体。678新生儿溶血症9新生儿溶血症,是指因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使胎儿在宫内或生后发生大量红血球破坏,出现一系列溶血性贫血、黄疸以
2、及其它多种临床表现的疾病。10新生儿溶血症大多发生在Rh阴性母亲妊娠的Rh阳性胎儿,尤其是再次妊娠的胎儿。当首次妊娠分娩时,因其产道损伤或胎盘剥离出血,胎儿Rh阳性红细胞进入母体,引起抗Rh抗体IgG的产生;当再次妊娠时,如胎儿仍是Rh阳性胎儿,则母体的IgG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的Rh阳性红细胞结合,导致红细胞的破坏,故胎儿出生后发生新生儿溶血症。1112母体内的IgG与胎儿体内的Rh抗原结合,导致胎儿出生后发生新生儿溶血症。1314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15Graves病(简称GD)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或Basedow病,是一种伴TH分泌增多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特点
3、甲状腺毒症甲状腺肿大眼征161718临床表现(三大表现)甲状腺毒症(与病情程度成正比)甲状腺肿大(与病情程度不成比例)眼征(与病情程度不成比例)19临床表现(甲状腺毒症)1.高代谢综合症:基础代谢率(BMR)增高糖代谢: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加重脂肪:总胆固醇降低蛋白质:分解增强,消瘦;尿肌酸排出增多202.精神、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易激动,烦躁多虑,注意力分散。震颤,腱反射亢进临床表现(甲状腺毒症)213.心血管系统:症状:心悸、气短体征:心率快S1亢进心脏大--甲亢心心律失常(心房纤颤)BP:脉压差大,周围血管征临床表现(甲状腺毒症)22临床表现甲状腺肿大(肿大程度与病情不成正比)弥
4、漫性、对称性肿大,质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重要体征:甲状腺可听到血管杂音。23临床表现眼征:约25%~30%伴眼征(突眼的程度与病情不成比例)。单纯性突眼:24临床表现眼征:约25%~30%伴眼征浸润性突眼:占5%。2526诊断要点病史+临床表现拟诊+辅助检查确诊27治疗一、一般治疗:适当休息和各种支持治疗。二、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drugs,ATD)1.适应症:病情轻、甲状腺轻度至中度肿大者。20岁以下,或孕妇或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等不宜手术者。术前准备。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复发而不适宜131I治疗者。作为放射性131I治疗前后的辅助治疗。三、放射性131I治疗:
5、适用于对抗甲状腺药物过敏,又不能手术者。四、手术治疗: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愈率可达70%以上,但可引起多种并发症。28护理措施心理护理1.让病人及其亲属了解敏感、急躁易怒等是甲亢临床表现的一部分,可因治疗而得到改善。2.减少不良刺激,合理安排生活。3.以平和、耐心的态度对待病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29护理措施饮食护理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矿物质丰富的饮食复合维生素B。饮水:2000~3000ml/day,但心脏病应避免大量饮水。注意:禁忌摄入刺激性食物及饮料,如浓茶、咖啡等,以免引起病人精神兴奋。忌食生冷食物,减少食物中粗纤维的摄入,以减少排便次数。少食卷心菜、萝卜、菠菜、核
6、桃等致甲状腺肿食物及含碘丰富的食物。30护理措施活动与休息环境:安静、凉爽。适当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度,协助病人完成日常生活的自理。31护理措施药物治疗的护理观察疗效:T4的半衰期为1周,储存的甲状腺素释放约需要2周的时间,ATD发挥作用多在4周左右。观察药物副作用:1.粒细胞减少:第1个月每周复查血象一次,发生在用药后的2~3月内2.药疹:可用抗组织胺药,不必停药,如皮疹加重,应立即停药,以免发生剥脱性皮炎。32护理措施病情观察精神状况、手指震颤甲状腺肿大眼征33护理措施浸润性突眼的护理1.保护眼睛2.按医嘱使用药物。3.高枕卧位和限制钠盐4.定期眼科检查以防角膜溃疡造成失明。34甲
7、状腺疾病(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35重症肌无力3637神经-肌肉接头处(Neuromuscularjunction)—发生传递障碍的(transmissiondisfunction)定位获得性(acquired)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disease)—定性神经肌肉接头38临床特征部分&全身骨骼肌易疲劳,呈波动性肌无力特点: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晨轻暮重39人群发病率8-20/10万患病率约50/10万20-40岁常见,<40岁女性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