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感悟论文筑师.doc

教育学感悟论文筑师.doc

ID:50460862

大小:39.0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09

教育学感悟论文筑师.doc_第1页
教育学感悟论文筑师.doc_第2页
教育学感悟论文筑师.doc_第3页
教育学感悟论文筑师.doc_第4页
教育学感悟论文筑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学感悟论文筑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筑师一如六祖慧能,以一空心作禅心,然可不染尘埃,万物从心而过,且如子期伯牙,道不同然意和,乃有高山流水之乐心,师者,三尺讲台之上亦必有师心。师心之内必有殷殷母爱,必有谆谆父语,师者必如孔夫子、南怀瑾及蔡元培校长那般胸中常怀育人之责,而非教学之制。我们可以称师者为育者,因为他们看重的是如春风如慈母一般地去视学生如己出,以谦和之心待之,让学生如沐春风,有宾至如归之感。南怀瑾曾说:“良医终不救无病之人,导师亦不引识路之者”,师者的职责是给不识途的人以提醒,好比出海之人渴盼的海岸,为师就是在学生的心海中筑一座不灭的灯塔。师当如灯如光如火焰,要

2、用心里最柔软最温暖的东西来对待学生,而这份温暖恰如亿万年来不断给予我们光芒的太阳,母亲又好比我们人生中的太阳,一位好的老师就应该像母亲那样给人以温暖和希望。母亲从不强求自己的孩子,若要使其向上,她们总是会用最温柔的方法去完成,在潜移默化中去树立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人们总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恩师。母亲在教导孩子的过程中最看重的也许并不是他们的聪明和优秀,而是要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教养的人,正如南怀瑾所说的“做人是天下第一等学问”。孔子是千古名师,他作为千百年来都对中国教育有巨大影响的大师者,在教育弟子时也总是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

3、位置,“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如今的学校教育也总是强调道德教育、素质教育,但这所谓的“素质教育”,却变相成了越累越高的考卷和试纸,而老师也自然成了将书本知识一字不落塞进学生大脑里的“知识搬运者”,这难道不违背我们所说的师者的母性吗!我们可以来假想一下自己就是位母亲,我们会让自己的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情,并且在这期间不断加剧他的厌恶,反复如此十几二十年吗?我们愿意他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是如此度过,尔后回忆青春时,竟不知何是快乐何为生机,然后无奈后悔吗?教育不应如此,师者更不应如此,为师之人应该有血有

4、肉,老师不是“僵死教育”的“守护者”,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用母性去保护后辈的长者,师者应试图去改变不合理的教育,真正做到与学生共命运。师应如水如母一般柔和温良,师亦应如海如父一般沉稳博知。每个孩子小时候最崇拜的人绝对都是父亲,因为他有宽厚的背,温暖干燥的大手以及无穷无尽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和能力,父亲或许不需要过多的言语,但他的存在总是能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他的一言一行总能让孩子从中学到点什么。一位好的老师就应该像父亲那样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言行中有所得。师者,不应作无病的呻吟,《板书有感》云:“字斟句酌细推敲,拈精撮要废咀嚼”,师者的每

5、一字每一句都需要反复的推敲和咀嚼,务必要用最恰如其分的话语使学生如当头棒喝。犹记得小时候,父亲对日夜闯祸的我说了一句我终生未敢忘的话,他说:“我允许你犯错是因为有些事你确实没做过,但等你明白是非了,要么不再犯同样的错,要么就去试着做对的事。”父亲并十分不在意我的犯错,反而他最看重的是做了错事之后应是有则改之更要无则加勉。孔子就曾经说:“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老师不应当怕孩子有过失,因为只有过失才能最好地反映特性,知道学生错在哪老师才会了解到他们的薄弱,才能“因材施教”。孔子与其弟子有一段对话,“子路问:‘闻斯行诸?’曰

6、:‘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因为知道子路是个个性强硬的人,于是教他后行,而冉有又太过懦弱,于是教他果断。一位好的老师首先能在日常的相处中看到学生们犯的错,并能通过这些过错深刻了解到学生性格的各异和兴趣所在,然后才能为之定夺人生方向,循循引导之。师当如友是中华几千年来共有的认识,南怀瑾一贯主张“友道相处”,就是说不论是做人还是为师方面,他都认为应当将每一个

7、人当作亲友对待,平等、亲切、随和。作为一位好老师他不能在心里将学生与自己看作两个阶层上的人,而是想着如何能让学生从自己这里得到更多,并且同自己一起去探索,老师还应将学生看作自己学者生涯中的一股新鲜血液,因为学生们的激情与生机常常会给老师以新的研学启发和新的思索方向,因而为师之人在与学生相处、交流的过程中最应施行的方法就是“与之友”。一对好的朋友之间常存在着“各取所需”的关系,这不是所谓的私利所需,而是在两人交谈和行动中常有不同之处,彼此不会强硬地去要求对方改变他们的行事之道,而是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另一方面用谦和的态度去劝诫朋友

8、,使朋友“其不善者而改之”。老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多的是在与学生的相处中直接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隅展现给学生看,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乐为人”,所以师生相处时也该有如友般的尊重、真诚、温和、相互鼓励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