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养气、写作.doc

读书、养气、写作.doc

ID:50450695

大小:2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9

读书、养气、写作.doc_第1页
读书、养气、写作.doc_第2页
读书、养气、写作.doc_第3页
读书、养气、写作.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读书、养气、写作.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读书、养气、写作人究竟为什么读书?读书对人到底有什么作用?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各人有各人的见解,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个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于人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缺少,我们可以从书中吸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补充先天不足,避免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

2、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之气,可以养;邪气、戾气、迂腐之气、狭隘之气,也可以养。因此在读书时,要吸取精华,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梦父子所说的那样:吾善养吾浩然正气!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人们平时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体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不同,形成的风格也

3、就大不相同。所谓韩愈文风如潮,柳宗元文风如泉,欧阳修文风如澜,苏轼文风如海,就是指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渗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宜言”——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读书少的人,自身气弱,气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成为死读书的“两脚书橱”,作文时就会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读书多的人,自身气足,学养丰富,不仅读书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

4、也不厚,则其向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起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多久,便三魂荡荡,七魂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了。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簿发。在每一个犹太人的家中,当小孩子微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古时候犹太人的墓园里常常放有书本,因为“在夜深人静时,死者会出来看书的”。当然,这种做法也有象征意义,即生命有结束的时候,求知却永无止境。犹太人家庭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传

5、统,那就是书橱要放在床头,要是放在床尾,就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而被禁止。犹太人从不焚书,即使是一本攻击犹太人的书。犹太人爱书的传统由来已久,深入人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8年的一次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全国的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1000多所,平均4500人就有一所图书馆。在有450万人口的以色列,办有借书证的就有100万人。在人均拥有图书及人均每年读书的比例上,以色列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为世界之最。一个春日的下午很小的时候,在南京住过两年。有一次,有人给了我一块石头,圆圆润润的一小颗,乳

6、黄色里带着一种透明的光泽,很漂亮。那年大概是5岁的我,非常喜欢它,走出走进都带着,把它叫做是“我的宝石”。有天傍晚,我一个人站在院子里,天色已经很暗了,我突然起了一个念头,:想把这颗石头抛出去,看看能不能把它找回来。于是,我就把石头往我身后反抛出去了,石头就落在我身后的草丛里。奇怪的是,在抛出的那一刻我就已经开始后悔了,心里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做一件很愚蠢的事,我一定找不回我的石头了。我果然再也没能找回那颗小石头。草并不长,草坪也不算太大,可是,正如我预知的那样,尽管我仔细翻寻了每一丛草根,搜遍了每一个它可能会在的角落,我始终没能再找回我的宝石。

7、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也走过不少地方,经历了不少事情,看过不少石头,家里也搜集了不少美丽的或者奇怪的矿石,但是,没有一棵可以替代,可以让我忘记我在5岁时丢失的那一颗。我总会不时地想起它来,在我心里,它的圆滑和美丽实在是无法替代的了,尤其因为过错是我自己造成的,是我亲手把它抛弃的,所以,那样的遗憾总是无法祢补的。也因此,那一颗颗小小的原本并不足为奇的石头,竟然真的变成了我心里的一颗宝石了。当然,有的时候,我也知道这一执迷本身实在是很幼稚和很可笑的。不是吗?想一想,当年的我若是能在那个傍晚找回那颗石头,在小小的5岁孩童的手中又能保留多久呢?还不是也会和那

8、些早已被我丢弃的童年时的玩具一样,彻彻底底地从我的记忆里消失,一丝痕迹也不会流下来吗?事实不是就应该只是如此而已吗?可是,就是因为那天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