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0450373
大小:3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09
《讲究提问艺术,追求有效课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讲究提问艺术,追求有效课堂各位老师们好!我们知道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有人曾戏称教师是“职业提问家”,提问是否有效,将直接关系到我们课堂教学的优劣与成败。综观目前的课堂教学,就提问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课堂提问随意,缺乏目的;有的问题设置肤浅,缺乏思维深度;有的问法呆板,缺乏技巧。下面我就课堂有效提问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精心选择问点,明确提问的目的 所谓问点,就是提问的切入点。同一个教材内容,可以设问的方面很多,但又不能随意设问,这就需要我们精心选择问点。问点的选择一般要把握以下几点:
2、1.问点要着眼于突出教材重点在教材重点处设置问题,要求教师不仅要准确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而且要紧扣教学目标,巧妙地处理教材。下面我们听一听《九色鹿》一文的三种提问设计: 第一种:(设计了两个问题)(1)调(tiáodá)达为什么会背信弃义?(2)调达受到国王的惩罚后心里会想些什么? 第二种:(也设计了两个问题)(1)九色鹿救调达tiáodá不图回报,从中可以看出九色鹿具有怎样的品质?(2)九色鹿为什么要在国王面前怒斥调达tiáodá?第三种:(设计了三个问题)(三个问题分别是)(1)从九色鹿救调达tiáodá不图回报以及在国王面
3、前怒斥调达tiáodá两件事中,可以看出九色鹿具有怎样的品质?5(2)从调达前后两副截然不同的嘴脸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3)你想对故事中的王妃和国王分别说些什么? 我们知道《九色鹿》一文的主旨(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颂扬九色鹿见义勇为、不图回报和机智沉着的高尚品质,另一方面谴责调达恩将仇报、背信弃义的卑劣行为。从以上三种问题设计来看,第一、二种问题设计,就问点的整体属性而言,都存在偏颇和缺陷,没有准确、全面地把握课文的重点。第一种问题设计,把着力点放在调达上,显然没有准确全面地把握课文的重点;第二种问题设计,只是一味赞扬
4、九色鹿高尚的品质,同样没有全面把握课文的重点。相比之下,第三种问题设计,既准确全面地把握了课文的重点,又兼顾到课文的次重点,即对王妃和国王的评价,显然比第一、二种问题设计优化了。 2.问点要立足于突破难点重点和难点是一篇课文的精髓所在,同时也是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掌握程度的重要标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有时候对重点和难点的重视不够,在课堂上“避重就轻”,大搞花样教学、形式教学,而忽视了对课文主题的把握,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对语句用法的体味等等,怎样才能找准问题设计的着眼点呢?这就要求我们吃透教材,熟悉学生学习情况,围绕教学重难点先易后难、由浅入
5、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设计问题,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深入和继续。层层设问,不仅顺利突破重难点,还能有力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詹天佑》这篇课文为例课文一开始有这样一句话: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句话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围绕这句话,从“杰出”突破,问题一:“杰出”什么意思?在此基础上提出第二个问题:詹天佑的杰出体现在什么地方?学生立刻会找出5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设计人字形线路等,这样一下子就抓住了课文的重点。 3.问点要有思维价值 如果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一定的思维价值,仅仅停
6、留在简单的是非选择上,学生的思维能力将难以得到提高。因此,精心设计具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那些精于设问之道的名师们常常能独具慧眼,能在易被常人忽视之处,捕捉到具有较大思维价值的问点。关于这一点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肯定深有体会,我这里就不在展开说了。 4.(最后)问点要明确具体。设计的问题,要防止浅、玄、碎、杂。问题设计要少而精,紧扣课文的重、难点。课堂教学力求透彻,讲究效率,用相当的问题取得最好的效果。在具体做法上可适当提炼问题的精度,力争做到一问多能。二、为了提高提问的实效性
7、,我谈几点建议: 1.揭示课题时,可以采用引发性提问目的是通过引发性提问,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对课文产生兴趣,为后面的教学作好铺垫。以《石头书》一文为例,先板书一个“书”字,然后问学生:“你平时见过用哪些材料做成的书?”接着在“书”前面加上“石头”两个字,问学生:“你见过‘石头书’吗?由课文题目你想到了哪些问题?”这一问,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就被打开了:“石头怎么可以做成书呢?”“石头书和我们平时看的书一样吗?”“石头书上会有哪些内容?”……这三个问题又可以促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阅读课文。52.初读感知时,
8、采用疏导性提问其目的是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为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作好准备。我们还以《石头书》一文为例,在初读感知课文时,可要求学生思考:(1)课文中的问句特别多,请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文,细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